第一百一十一章 整頓黃巾 再添勁旅(1 / 2)

劉石吩咐親衛劉壯前去黃巾營中,了解管亥等黃巾眾人商議結果如何?是否願意前去南陽,願去者,須按每隊5人進行整編,其中壯卒另編,不願去者可留在北海。 Ww WCOM但北海最多隻能結收一萬餘人。商議從,三日內出,不願去者也不勉強,但不得再次從賊,否則定斬不饒。

酒席侈華,至晚方散,劉石不是固執之人,雖對孔融有所不滿,也能理解府中無錢的痛苦。看到孔北海對剛才圍城之危一點也不在意,也頗有感歎。孔融有才,氣高,膽壯,從不避語。即使遇到董桌之流也是毫不忌諱。常常對董桌引經注典,據理駁斥,慨家國大義,人倫綱常。

正因為如此,董桌才想到借刀殺人,借黃巾軍除掉孔融這個眼中釘。

這孔融也是命大,麵對如潮黃巾軍,竟能一逃再逃,多次絕處逢生。即使如此危急時刻仍能鎮定自若,飲酒作文,這清流文人的風骨可見一斑。不過席中除了談論綱常禮義之外,對郡府百姓的冶理,卻從未聽聞。

在他的眼中,百姓不過是未經教化的羊群而已。

劉石明白同這些人爭論,不過是自取其侮,孔融倒對劉石的詩有所讚賞,認為雖然直白,卻記載事實,反倒讓劉石不好意思起來,不得不謙遜幾句。

席間,劉石也真正體會到這些清流之人對草民的輕視。

象太史慈、關羽、張飛等人,並沒有安排同席同坐,而是側席就坐,由北海都尉武安國相陪。

宴後,孔融安排劉備、劉石等人,入住迎賓館安歇。

待劉備、劉石等剛剛離開,一中年文士叫住孔融。

孔融見是徐州來的州中從事糜竺,知有話,引進書房。

坐定,喚婢女端上湯水,飲畢。

孔融笑道:“你是否想邀劉平原同去徐州救援?”

糜竺點頭道:“正是此意,還請孔北海成全。另有一事,我觀劉備之弟藍田鄉侯、安南將軍、南陽太守劉石年輕有公義,又心懷仁德,文武全才,不知是否婚配?我家中有一妹,年方十八,長得花容月貌,還未許人。自幼嬌慣,不習針線,好習槍舞刀、騎馬射箭。但心底善良,知禮懂義。雖有不少王侯貴胄相求,妹眼高於頂,總瞧不上眼,一直拖到現在,讓為兄操心。孔大人可否幫我問一下,如能玉成此事,竺感激不盡。”

孔融道:“此乃好事,自當成全,我且召劉平原一問就知。”當即派人去迎賓館去請劉備。

劉石心中有事,不知劉壯去黃巾營中了解如何?這近十萬人吃食問題,如何解決。雖然管亥黃巾軍中尚有半月之糧。但半月之後呢?人沒有飯吃,為了生存,可是什麼都能做出了,到時炸營了可就不好了。另外在席間詢問康成先生,孔北海是幾年前曾見過,但現在去了何處他也不知道。席間另一中年男子為何常常注目自己,是何意圖,也讓劉石不得其解。

因此,剛到迎賓館,劉石就告別大哥,匆匆離開,趕往城中另一處客棧。

劉備正與關羽、張飛擔心劉石的安全問題,見孔融有事來請,隨即去見。

孔融先將徐州從事糜竺想請劉平原馳援徐州之事提出,劉備對曹操的行為也很不滿。雖曹操與自己相處不錯,比此欣賞,不過這種行為顯然是不能原諒,隻是自己實力弱。

沉呤片刻,同意前去相助,不過隨後提出,要回平原去另請一支輕騎相助,可能要遲幾。

糜竺大驚,擔心劉備一去不再回來,因此用擔心的眼光看著孔北海。

孔融笑道:“劉平原義字當頭,許諾過的事情絕不會悔諾。”

聽到孔融如此,糜竺這才放心。

劉備見孔融見麵不多,如此信任自己,離席向孔融深深一禮。

孔融笑道:“劉平原不必客氣,我孔融雖生性高傲,但識人之能還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