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石一邊準備曹操來攻,一邊整訓大軍。 WwWCOM將焦觸、張南部重新整合,三萬多人,隻留下二萬五千人,為了迅整合這支軍隊,劉石再次采用軍中比武選撥官長,隊率以上全部重新任命,不到三個月,整支隊伍煥然一新,劉石這才放下心來。
曹操此時也有不得已的苦衷,原本經過整治,選撥一些賢能誌士,就是袁潭舊部也都量才擢用,冀州各郡基本安定下來,正當曹操積極準備攻取幽州,絕不能讓劉石在幽州生根之時。
許都再次生一件大事,幾歲的子因病醫治無效死了!
信心滿滿的曹操此時如同當頭被人潑下一瓢冷水。
接到消息,曹操長歎一聲:“難道此豎子真有上保佑不成?北征劉石之事就此放下,向夏侯淵交代一聲,匆忙趕回許都。
經過與荀彧幾人商議,選擇沛國沛王,剛滿十歲,父親早死的劉安為帝。
本來有人認為,現在大漢江山已有近一半姓曹,建議曹操順應時,繼皇帝位,曹操沒有同意。
經過幾月準備,劉安登皇帝位,詔書拜封曹操為魏公,任丞相,掌三軍征伐,征討四方反賊,賜冀州魏郡為食邑。又賜江東孫權為吳侯、遼東公孫康為遼東侯、西涼韓遂為涼城侯。
消息一出,下震動,自光武帝以來,大漢再沒有封過外姓之人為公,曹操這是破例了。
不過震動也隻是震動一下罷了,在下人的眼中,這大漢朝的朝庭早已是曹操的囊中之物,即使做皇帝也不是奇怪的事情。
別起,還是有人不賣帳,這個人正是袁氏外孫、高幹。
這高幹原來被袁紹封為並州刺吏,還未就任就被劉石趕出並州,回到冀州後,袁紹不滿,就讓高幹去青州袁潭手下任職。
袁潭作為長子,常年跟隨在父親袁紹身邊,青州反而成為高幹屬地一樣。在青州,高幹具有很高的威信,才能也不錯,青州百姓對他頗為認可,即使後來,袁潭與袁尚交戰,青州也是極少摻合。
後來袁潭再反,高幹受郭援建議,認為大公子很難成功,讓他觀望再,果然不久,袁潭就被曹操擊敗、斬殺。
袁尚也被曹操趕出冀州,在此之時,高幹知道不可為,立即向曹操投遞降書。曹操任命他為北海太守,安東將軍,征討甘寧部。
前一段時間,高幹接到袁尚來信,是現在遼東混亂,公孫度一死,公孫康剛剛繼位,各地多有不服,正是奪取遼東的好機會,希望他能來到遼東助他。
高幹派人與劉石商議,想借道幽州去遼東,如果同意願為劉石遷移五萬百姓至梅縣。
劉石認為現在去遼東的道路不通,如果高幹願意,可提供大型樓船送高幹去遼東,最多可帶五千部曲,條件是高幹必須能遷移五萬百姓,而且不能強迫。
高幹大喜,一麵派人向青、冀幾郡的百姓傳言道:“曹操忌恨幽州驃騎將軍,想征討幽州,但糧草不夠,準備向青、冀二州的百姓征收糧草,勞役,高大人不從,向曹丞相申訴。曹丞相不但不體恤青、冀百姓,反要斬殺高大人,認為高大人是前冀州袁州牧外孫,意圖阻擾征討,而且傳言誰反對將再加征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