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了一會兒,荀攸道:“趙都督所提方略主公認為如何?”
劉石道:“征召十五歲到三十歲男子入伍,停戰期間,二十歲以上軍卒,每年可輪流回家一月,協助家人耕種農活,娶妻生子,照顧父母,以盡人子孝道。WwW COM四十以上男子可退役回家,隻需農閑時接受鄉中武事訓練,以備征召。”
“嗯!這一條不錯,應不是子龍想出來的,這一條可在驃騎將軍府內推廣。按曹操實力一百萬部曲計算,我軍保持八十萬左右就可以了。不可因征召部曲而荒費農事。”
李儒道:“信中道:想將幽州幾條河水與冀州連結,方便糧草運輸,又利於田地灌溉。”
劉石道:“這是好事!”
李儒道:“好是好事!隻是費用太大!”
劉石沉思片刻道:“保證軍需外,可從公府及驃騎將軍府拿出一部份,再從士紳、豪強征募一些,然後采取以工代役、以工代賑,應可解決。這種利在千秋之事一定要鼎力完成。”
就在劉石為治理轄下州中農事費心時,曹操也沒有閑著。
曹操雖然隻占有徐、揚、豫及兗、青大部,但這幾州卻是大漢精華,人多地豐,僅僅人口一項,足足占據了大漢人口六成以上。雖然沒能平定下,曹操極為不滿,麵對劉石的強勢,卻也無可奈何!
痛定思痛,曹操對朝政進行了大量的改革,曹操道:“有國有家,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要想百姓親附,征收田租稅賦,必須令強民不敢隱藏,弱民不用支付多餘租稅。製定收取田租畝四升,戶出絹二匹、綿二斤,其他人不得多,由郡國太守國相監督。”
官員的升遷考核更是重中之重,軍隊也是其改革的重點。他學習劉石治軍之法,直接在軍中展開比武大賽,以兵略、武力、膽略為標準,一大批底層士卒得以脫穎而出。
經過幾年休養,加上對冀州掠奪以彌補軍需的空缺,幾州逐漸繁榮起來,百姓也衣食充足,安寧詳和,仿佛戰爭的硝煙已漸漸遠去。
這時朝中有人議論道:“如今大漢已終,徒存其名,曹丞相平定下,功蓋伊、霍。然逆賊劉石,抗拒命,依險獨抗,愚弄百姓。丞相應順承命,威加海內,使劉石屈服。”
孫權上書給曹操道:“桓帝時有遼東方士殷逵傳言:有黃星見於楚、宋之分,五十年後有真人起於梁、沛之間,其鋒不可當。如今剛好五十年,曹公破袁紹,平諸侯,豈不是下無敵?丞相當有命!不可違!”
曹操看了,對著眾人笑道:“仲謀是在將我放在火上烤啊!”
隨後眾人上書不絕,曹操隻是不允。
子接受眾臣議見,封曹操為魏王,賜九錫。因原魏國被劉石奪占,另改曹操家鄉譙郡為魏國,廢彭城國、下邳國,與魏國合一。
曹操接受封賜將魏國國都建設在原徐州彭城,現改為魏城。原準備在任城修建大漢新都,早已撤銷,轉而令二子曹丕督建魏國王城。又以魏國之名,封賜了一大班臣子,其臣子人選與大漢朝庭眾臣多有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