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之後,學校的研究組到位,從川城來的後勤也到位。文物複刻就此開始,同時山穀中的那些人,博文妥善的考慮之後還是認為帶回川城比較好。山穀內絕對是不適合這些人生活的,整個林川省缺少平原和水,隻有林川城所在有一片二十來平方公裏的平原,剩下的基本都是丘陵地帶。丘陵地帶產生的河流都不大,想要大河就必須有大山,不然河水彙合不到一處去。沒有大河,就沒辦法發展大型城市,因為科技發展不到位的時候,城市排汙全靠河流,河邊上住的人多,很快就會變成臭水溝。
所以林川這邊不適合早期發展,這種地緣的發展必然緩慢,需要處理的東西太多了。而且平原少,大型聚居區的選址就有難度,互相之間的聯通也慢,總之一切都明這邊不適合發展,這是沒辦法的事情。林川省這邊的發展第一步,就是把所有人口都集中到林川城邊上,同時要依靠大學的師生從海川那邊的大河引流,挖一條人工河過來。這些東西在這幾裏博文和約普先生了一下,老爺子表示沒問題,這都是事。
這些東西交代完畢,博文就準備繼續北上了,水利方麵博文不是很了解,但是這個世界的大部分職業者其實也不了解。因為大家都是很簡單粗暴的,你開山挖河什麼的,對於很多強大職業者來,也就是一個技能的事情。至於開出來的山、挖出來的河是不是想要的那種狀態,大部分職業者都在意。
事實上就是,一旦有七段大佬生死相搏,那麼戰鬥輻射的區域基本上就會更新一次地圖。像是當初在永川城外,博勞、博岑和噶倫城主的戰鬥,那叫切磋,根本沒認真打。真要是生死相搏,誰去上和你打啊?上一點掩體都沒有,真要是落了下風想跑都費勁,一望無際誰都能死追不放。為了活命的七段大佬一旦把戰場向下拉,那麼地麵上就會生靈塗炭,沒得商量。
於是在這個世界,大多數地形改變都是職業者的手筆,比如建立法師塔等等。但是這些地形改變沒有一個是為了民生,職業者考慮的還是自己,其實民生好不好和職業者生活條件的關係不大,就是全世界都吃不上飯,職業者不是還可以吃人嗎?博文從不會高看這個世界大部分職業者的道德水平,這個世界的生產力其實遠沒有達到可以這個話題的時候,數萬年,龍時代到人類當家做主,人類都統治了好幾千年了,這個世界還是這個德行,為什麼?
答案很簡單,吸血鬼太多了,每一個職業者都是這個世界發展過程中的一個吸血鬼。他們根本不在乎平民生活的好壞,也不在乎這些平民為了自己的好生活到底發明創造了什麼,他們隻在乎他們能從這個世界收獲什麼,僅此而已。所以當有一些地方發展的很好的時候,就會有那麼一些人跑出來摘桃子,這邊是最早的職業者領主出現的原因。
而後領主們為了自家領地不被破壞,發展出了一批戰鬥力守護自家一畝三分地,再之後就進入了保衛蘿卜模式。那些領主成為了保衛蘿卜裏麵的蘿卜,外麵一批批的來敵人,他的守護力量就是那些攻擊單位。隻是這個現實中的保衛蘿卜還會麵對一個很現實的問題,那就是那些攻擊單位需要工資,而且外敵太強的時候,這些攻擊單位還會叛變,毫無力量的蘿卜就這麼被吃掉了,吃掉蘿卜的強者慢慢也會變成蘿卜,循環往複。
因此在大部分的職業者和領主心中,發展的受益者並不是自己,早晚也是給別人做嫁衣,去掠奪為自己提供一個好的生活就足夠了。直到人類第三紀元開始,第一個大公國的出現,讓情況稍微回到了正軌,但是發展依舊很緩慢,因為思想並沒有根本上改變,僅僅是守護的麵積變大,讓破壞的速度降低罷了。
因此像是水利這種用來造福大眾的東西,職業者不屑於去研究,沒有用啊。然而其實博文也不會這些東西,博文需要考慮的是未來海川省那邊的發展情況,讓這條運河可以輻射到更多的城市區域,為未來的海川省和林川省的發展做鋪墊。這一趟就是出來畫個地圖,妹子們隻帶上戴娜和五月,剩下的留在法師塔那邊跟著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