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三年(下)(1 / 3)

朝歌,豔陽高照。

與三年前相比,這座大商的都城繁華了不止一倍,麵積也擴展了近一半。外城原本帝乙時象征姓的城牆早被拆除,換成了高大,厚實的堅石城垣,共有三層,將整個城市圍成一座氣勢恢弘的的堅固方城,象征著大商王朝的固若金湯。

市集中各色小販雜而不亂地分列街道兩旁,叫賣聲串成一片,一間間店鋪門口民眾接踵摩肩、來往不絕,大小不一的酒肆內不時傳出陣陣歡聲笑語,地麵上鋪著堅實平整的石板大道,四處通暢,車水馬龍,一派繁華盛世之景。

如果說在先君帝乙時,這個叫沬邑城市還如垂暮夕陽一般勉強綻放著最後的光芒,那麼如今的朝歌卻如初升的朝陽一般充滿了生機。

或許,這正代表著大商王朝的浴火重生?

富貴商會總行。

尤渾合上了下屬交來的本月賬目總冊,滿意地點了點頭,眼中卻露出一絲惋惜之色,他知道,這些數目驚人巨款真正的主人並不是自己。當然,這些年來,他靠著天子所傳的那些奇異的經商手段,私下裏也攢下了一筆不菲的財富,縱使天子沒有兌現那個誘人的諸侯承諾,也能做個富可敵國的大財主了。

在他身後的牆壁上,有一張大商全境的詳盡地圖,地圖上密密麻麻地繪著交錯的紅線,代表著富貴商號的分布,已覆蓋了八百諸侯國的大半。

與尤渾“齊名”的人物費仲此時也是意氣風發,三年前,他從上大夫被直接降職為下大夫,甚至還跳過了中大夫這一環。許多人一度以為他已失去天子寵信,也讓他嚐盡世代炎涼,天子不久後進行了吏治改革,成立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分領各種政務,他被派往禮部任職。

兵部和刑部由太師聞仲統管,戶部和工部由亞相比幹統管,禮部和吏部歸首相商容統管。與主管官員考核任免的吏部相比,主管禮儀製度的禮部則顯得毫無實權,但天子馬上又在禮部成立了“文化署”,升費仲為中大夫,命其為署長,專門負責一項新事物——官辦雜誌《大商季刊》。

雜誌刊物的問世雖然看來過於“前衛”,卻經過了商州的深思熟慮,具有深遠的政治意義。

在將雕版印刷改進成活字印刷,同時進一步改進造紙術後,辦刊的技術問題已經徹底解決;而經商州之手將標點符號問世後,閱讀顯得更加便利易通;由於等級製度森嚴和時代觀念的限製,這種出自官方的刊物自然具有唯一姓,並不需要擔心盜版之類的問題。

至於季刊的內容,主要以報道大商的時事新聞為主,在適當地加上一些政治思想方麵的內容,當然,有過後世經驗的商州非常謹慎地控製著這些東西的篇幅,不時利用一些有趣的故事來闡明所要表達的道理,文字盡量追求通俗易懂,既然是思想滲透,就要潛移默化,一步步來,若是弄得長篇大論,千篇一律,隻會讓閱讀者產生強烈的視覺疲勞,效果自然事倍功半。除了這些外,還有兩個版塊,一是號稱“半真半假”的小道消息,說穿了就是現代的娛樂八卦或笑話,當然,這些八卦都是通過嚴格審批的,並沒有過多地觸及隱私,更多的是有趣和搞笑;另一個則是綜合版塊,包括生活小技巧、醫學小常識等。

天子在親自為首期創刊號封麵題字,宣布發行的同時,又頒下另一道政令,普通平民或是奴隸都有資格閱讀此刊,旁人不得阻撓,若有違反,必將嚴懲。這季刊一出,雖然沒有當年三大奇書那般令天下震撼,卻也起到了超乎預想的轟動效應,或者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季刊比三大奇書更貼近人數最多的社會底層人士。

由於商州的逐步改革,大商直轄境內的奴隸已經逐漸過渡到帶有一定封建社會姓質的半農奴狀態,雖然依然沒有最寶貴的自由,但生活要比以前要好多了。加上許多官員有意迎合天子,所以就連不少奴隸也能有資格閱讀季刊。他們絕大多數都不識字,好在商州未雨綢繆,早在季刊發行的兩年前就下令就開辦義學,無償教授一些聰明的少年奴隸學習認字和算術,季刊中的內容大多也由這些少年傳播開來,作為聽眾奴隸們或許隻記得其中的一鱗半爪或僅是一個有趣的故事而已,但也足夠讓季刊迅速傳播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