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一年,五月,陝西華陰縣,陳家村。 Ww W COM
陽光照射在大地上,還不到中午,陳繼就感到一陣陣熾熱。他坐在土牆草屋門前,抬頭仰望著空:“又將是一年大旱,百姓的日子更加不好過了。”
陳繼本是一名二十一世紀的普通大學生,和女朋友分手之後,獨自喝酒,大醉,最後靈魂穿越到了明末,奪舍了這位病重的少年。好在這位少年,也叫陳繼。
陳繼身體虛弱,臉色蒼白,眼睛卻明亮,有神采。
來到大明朝已經半個月,陳繼漸漸習慣了古代的生活,唯一不如意的是,家裏快斷糧了。
陳繼病重,不能下地幹活,飯量卻不比母親王氏,家裏有了點好吃的,都是要先照顧陳繼。
俗話,半大子,吃窮老子。
斷糧,是個現實問題,陳繼家裏此時快要到山窮水盡的地步。
“哥哥。”
六歲的妹妹跑到陳繼的身邊。
由於營養不良,妹妹陳欣特別瘦,頭枯黃,眼睛大大的。陳繼眼中閃過一絲心痛,打定主意,一定要讓妹妹和父母吃飽飯,讓他們在明末這個亂世活下去。
母親王氏正在家裏洗衣服,抬頭對妹妹嗬斥了一聲:“欣,不要打攪哥哥,你哥哥身子不好,不能和你玩兒。”
陳繼笑著道:“娘,沒有關係,我還堅持的住。和妹妹玩一會兒,沒有大礙。”
此時,一個身材高大的道人來到陳家,母親王氏連忙站起身來,恭敬道:“原來是白鶴道長來了,快請坐。我這就給您倒碗開水。”
家裏沒有茶葉,隻能用白開水招待客人。
白鶴道長頭花白,臉色紅潤,眼睛不時還會出現精光,他穿的道袍打了不少補丁,卻洗得幹淨,整理得一絲不苟。一副世外高人的風範。
見到白鶴道長,陳繼感覺一股仙風道骨的氣息撲麵而來。
白鶴道長醫術高明,居住在華山道觀,平時遊走在華山周圍,為百姓們看病治傷。白鶴道長受人尊敬,被華山周圍的百姓稱為活神仙。他這次來陳家村,就是為了給陳繼治病。
“道長好。”陳繼想要站起來行禮。
白鶴道長連忙道:“不要多禮,你身子不好,快坐下。”
給陳繼把脈之後,白鶴道長微微歎氣,陳繼心中有著不好的預感,問道:“道長,我的病,還有希望痊愈嗎?”
母親王氏也一臉緊張,妹妹拉著母親的衣袖,睜大眼睛看著陳繼。
白鶴道長道:“貧道也不瞞你們。陳繼你先體弱,這病啊,是從娘胎裏帶出來的。當年你娘懷你的時候,動了胎氣,想要治愈,很麻煩。陳繼你能活到十六歲,真是個奇跡啊。”
母親王氏聽了白鶴道長的話,頓時感到呼吸困難,眼中流出了淚水。
“道長,我兒就沒有希望了嗎?”母親王氏哭著問道。
陳繼安慰母親,笑著道:“娘,您別傷心,孩兒我真是命該如此,那也是老爺的安排,怨不得他人。”
陳繼眼神清澈明亮,沒有絲毫恐懼,有的隻是一片坦然。
遭受失戀,來到明末,現在更是病重,一連串的的打擊,讓陳繼的心靈變得坦然起來。
命裏有時終須有,命裏無時莫強求。
事已至此,除了坦然麵對一切,陳繼別無他法。
憤怒,恐懼,不甘心,都無濟於事,改變不了現實狀況,不定還會讓事情變得更糟。
母親王氏給白鶴道長跪下,哀求道:“道長,您醫術高強,是活神仙,您一定要救救繼兒。”
白鶴道長道:“凡事都有一線生機。陳繼的病,也不是完全沒有希望。要不這樣,貧道還缺一個打理藥材的道童,陳繼以後就跟在我的身邊,和我學醫修行,也許終有一可以他的病可以痊愈。”
白鶴道長不但醫術高明,武功也不弱。修行可以強身健體,讓陳繼修煉武功,或許是讓他身體痊愈的唯一希望。因為陳繼的病,已經是藥石難醫,隻能靠他自己。
白鶴道長沒有將話滿,但是陳繼心中已經非常高興,有一線生機,比必死無疑要強。人生最快樂的事情,莫過於絕望中有了希望。
白鶴道長暗自點頭,陳繼心性不錯,隻要不早逝,將來定會有大成就。
陳繼道:“多謝道長收留。”
跟在白鶴道長,不但身體有痊愈的希望,還能為家裏減輕巨大的負擔。少了一個人吃飯,今後家裏有了什麼好吃的,就可以留給妹妹。
“你們今就準備一下,明貧道帶陳繼上華山。”白鶴道長笑著道。
其實陳繼也沒有什麼可以準備的,帶上一件衣服,馬上就可以跟著白鶴道長一起離開。但是父親陳元林還在地主陳和達家裏做長工,要晚上才回來。陳繼要離開,無論如何也要向父母道別。
父親陳元林晚上回來,帶回了一鬥粗糧,不用問,是在陳和達家借的。有了這一鬥糧食,家裏又可以支撐大半個月,但是陳繼卻沒有絲毫高興。地主不是菩薩,借出去的糧食,是要加倍收回的,以家裏現在的情況,還得起糧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