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研發武器(1 / 2)

接下來的時間裏,孫浩開辦了學校,軍校、工廠,醫院。Ww W COM這些交易過來的人雖然都會普通話,但學問卻不高,通過一段時間驗證,孫浩現他們隻能達到後世學的文憑。

孫浩交易過來的工廠設備,但卻沒人會用,隻得把技術資料跟明書扔給那些工人,然後跟李剛交易過來大量的零部件,讓他們自己慢慢學著組裝,讓他們自己慢慢摸索。

槍炮廠跟軍校,孫浩則重點關照,因為孫浩對槍炮還算熟悉。

兩個月之後,孫浩把98k步槍改裝成功,本來單的步槍,被改裝成裝有1彈夾的自動步槍,可以單,也可以連。至於ak步槍,孫浩也很想製造,但卻沒這個工業實力。

同時,大名頂頂的盒子炮、馬克辛機槍也被孫浩研出來。

盒子炮的威名是中國造就的,民**閥混戰時期,西方國家對中國實施軍事禁運,而手槍不在禁運之列,駁殼槍作為一種手槍卻擁有近似衝鋒槍的火力,被軍閥青睞也就不足為奇了。那時候甚至有手槍旅這樣的部隊。

毛瑟軍用手槍在中國大地上演繹了無數的傳奇,對其懷有深厚情意的中國人為它取了五花八門的名稱,不同的叫法均體現了漢語活靈活現的特色。北方人多稱盒子炮,南方人多稱駁殼槍、匣槍。

回顧曆史,平心而論,毛瑟軍用手槍在那個特定年代扮演了一個意義非凡的角色。它身上既有出眾的優勢,也有不少劣勢,而且其獨特的造型布局可謂空前絕後,也算是譜寫了毛瑟一代名槍的經典之作。但作為中國人,對毛瑟軍用手槍的綿綿情意卻永遠難以抹卻,因為是毛瑟軍用手槍伴隨中國抗日軍民度過了那段艱難的崢嶸歲月,它不再是一支沒有生命的武器,而是寄托了國人精神的曆史見證。

後世抗戰神劇中幾乎都有盒子炮的身影,而一些用槍高手把盒子炮演繹的淋漓至盡,雙槍齊,不斷開火,那瀟灑的動作深入人心。所以,盒子炮這款手槍在中國的地位不言而喻。即使它不是最先進的手槍,但在中國老百姓心目中,它是一把好槍。

孫浩製造出來的盒子炮彈夾也是的數量,可以單,也可以當成衝鋒槍連。

想要製造這些火炮,以目前的工業,根本不可能,孫浩隻得兌換零件來讓工人進行組裝,在組裝中慢慢學習經驗,為以後的火炮、炮彈製造大俠基礎。

槍支也是一樣,都是購買零件進行組裝。不過盒子炮卻被交易器限製,不能交易零件,但孫浩卻自己教授工人製造。同樣、步槍跟機槍都被限製,但孫浩卻教授工人組裝的同時還進行改造。

盒子炮被孫浩命名為華夏1795式手槍,馬克辛g8-15型號命名為華夏1795式重機槍,98k步槍命名為華夏1795式自動步槍。

馬克辛機槍的威力不言而喻,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馬克辛機關槍的普遍運用極大地改變了地麵戰場的作戰形態。對於身處一戰戰場上的步兵來,每次衝鋒都是與死神的“致命約會”——等待他們的是一挺挺機槍噴射出的一道道火焰構成的槍林彈雨,以至於有人將機槍比喻為“死神手中的鐮刀”。

189年,在非洲的羅德西亞(今津巴布韋),當地的5名英國殖民軍用4挺馬克辛機槍阻擋了5祖魯人的猛烈攻擊。據戰鬥結束後,戰場上留下了具屍體。1898年,蘇丹的恩圖曼之戰,萬名伊斯蘭教托缽僧被英國侵略軍屠殺,估計有15人倒在馬克沁機槍的陣地前。1899年開始的布爾戰爭中,布爾人在衝鋒時也遭到了馬克沁機槍的毀滅性打擊。其實,與其那是“戰爭”,倒不如是利用馬克沁機槍進行的單方麵屠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