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名傳千古,那就遺臭萬年,王淩雲做出這個決定的時候也很痛苦,但這卻是他內心最真實的寫照。 WwWCOM
他要做梟雄,而梟雄從來都不會甘於平庸。
三國時期曹阿瞞曾過一句話,寧教我負下人,不讓下人負我,此語王淩雲深以為然,梟雄就要有梟雄的殘忍,為了完成心中抱負縱使親人也可殺,區區罵名又能怎樣?
更何況他現在隻是個襲村屠民的惡人,逃離大唐,流亡北地。而他在所做之事估計早已經在長安流傳開來,從翩翩濁世佳公子一下變為窮凶極惡的殺人狂,這種巨大的轉變讓人驚愕,王淩雲能夠想象出長安百姓的震驚和憤慨。
辱罵肯定是逃不了的……
既然注定要背上一身罵名,那又何妨將罵名變的更大?隻要能達到自己的目的,王淩雲完全不在乎這些。
今夜他就是要打開大唐的門戶,用雁門關這座兵家必爭之地向突厥人示好,隻要拿下這座雄關,他便能順利躋身突厥,從而在這場戰爭中攫取巨大的利益。
他還記得兩日前投靠頡利時的場景!
那一日他昂然立在大汗牙帳之中,侃侃而談,視周圍手舉利刃的護衛於無物。他用自己的機謀和談吐服了頡利,並向對方獻上了平南三策,招招狠辣,策策凶殘,完全是用大唐百姓的生死做踏腳石。當時的頡利滿臉震驚,隨後便揚長嘯,大笑道:“得淩雲公子為謀士,我突厥便如猛虎生出了雙翼,下盡入囊中矣,啊哈哈哈,設宴,擺酒,本汗要與淩雲公子共謀一醉……”
於是一夜豪飲。
頡利在狂笑,王淩雲在微笑。
一如他往日那般優雅淡然。
牙帳中燃著粗壯的牛油巨燭,熊熊燭火將帳中照的亮如白晝,然而卻怎麼也照不出他隱藏在淡雅輕笑之下的那一絲陰冷。
他心中早已有了萬千勾劃,包括如何取信頡利,慢慢躋身上層,最終尋找機會幹掉頡利然後自己來做草原的王。
隻要百萬空弦之士在手,下誰敢輕攫其鋒?李世民都得乖乖看他臉色……
為了這個巨大的抱負,就算搭上全大唐的百姓又何妨?
“我隻是個梟雄,我的眼裏隻有我自己!”他這樣喃喃自語,仿佛是在打氣,又似是在逃避,眼中偶爾閃過一絲後悔,隨即便被陰冷掩蓋。
他站在風雪之中向南而往,目光似乎穿越了萬水千山,眼前輕輕浮現出一張俏臉。
“阿姐!對不起……”他眼中閃過一縷痛苦,有淚水輕輕滑落下來。
出賣民族,叛國投敵,如果李世民知道了這裏生的一切,恐怕第一個遷怒的人就是他姐姐。
皇帝舉起屠刀,姐姐香消玉殞,這是一個必然會出現的結局,也是王淩雲心中最大的痛楚。
但是,他依然還是做出了選擇!
“待我站穩腳跟,必屠李家為你報仇,阿姐,原諒我……”他淚水洶湧,隻覺得心中無限疼痛,仿佛有人用絲線栓在他的心口窩上不斷拉扯,一抽一抽的疼。
大雪紛揚,似要將地掩蓋,他就這麼孑然立在風雪之中,忽然揚一聲悲嘯,痛苦大叫道:“阿姐,原來我!”
噗通一聲,重重跪在了地上。
他的淚水已幹,臉色漸漸變得像一個厲鬼。
從此之後,世間再無淩雲。
有的隻是,魔……
……
雁門雄壯下秀,易守難攻數百年,自古至今雁門關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曆代王朝不斷加固城防,這裏早已經成了扼守中原的最強門戶。
今夜有風雪,寒風凍死人,值守的士兵們正犯愁晚上如何禦寒,忽然喜從降,上麵傳下命令讓大家回營安歇,這等好事可不是都有,士兵們歡呼雀躍著撤離了城牆。
氣這麼冷,幾乎滴水成冰,如果不是因為當差誰願意縮在風雪中?現在好了,當官的專門下令讓大家休息,就算出了問題那也怪不得別人。
士兵們三三兩兩討論著回營,點燃了火盆,吃一塊幹糧,然後鑽入溫暖無比的被窩,不多時便沉沉睡去。
唐大石沒有離開城牆,因為他屬於值守隊!
雖然王淩雲想要消減城防,但他不會將事情做得太過露骨,雁門關幾乎算是下第一兵城,常年打仗不斷,士兵們經驗豐富,如果連個巡視城牆的值守隊都不留,恐怕會引起很多人的懷疑。一旦被士兵們現異常,那可就得不償失。
所以,王淩雲沒有讓雁門將領撤下值守隊。
此時大唐剛剛立國不久,軍事編製大部分還是照搬隋朝,一城之防守必須配備巡城值守,日間兩支,夜間四支。值守隊一般都是經驗豐富的老兵,每支編製百人,負責來回巡視城牆,以便隨時現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