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第二個製約頡利不敢打這場仗的因素是人心。 WwW COM您和諸位將軍都是軍事大家,應該知道同等軍力之下打仗靠的是士氣,所謂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軍隊一旦氣勢如虹,幾百人也敢追著上萬人打。當年陛下以三千五百玄甲軍大破竇建德十萬精兵,就是因為您身先士卒一馬當先,軍隊士氣起來了,所以才能大勝。”
此事是李世民生平得意之舉,皇帝哈哈大笑,眉飛色舞道:“子這話的有理,朕當初率兵衝陣,確有幾分不成功便死的決心。啊哈哈哈,當然也是將士們奮勇殺敵,所以才能一戰定鼎河北。”
旁邊一員大將皺著眉頭道:“陛下當初用的是斬之術,依仗玄甲軍都是騎兵而竇建德全是步卒,所以才能直衝對方軍陣大獲全勝。但是今次有所不同,突厥人不但全是騎兵,而且軍力也遠咱們。我大唐能調動的兵馬隻有四萬,頡利大軍卻號稱百萬,就算他是炸稱,真實數字也有二十萬騎。敵我雙方兵力如此懸殊,已經不能用士氣來左右勝負,陛下還是心謹慎為好。”
這人好大的膽量,李世民正是爽頭上他也敢潑冷水,韓躍對軍中大將多半不熟,羅靜兒悄悄在他耳邊低聲道:“這是英國公李勣,官封並州行軍大總管。”
“原來是他,難怪敢跟皇帝炸刺!”韓躍輕輕點頭,心中有所留意。這家夥可是個十足的猛人,無論是曆史記載還是演義都是一等一的大人物,生平征戰無數,乃是大唐開疆拓土的重要功臣。隋唐十八條好漢,有些人很能打,但是腦子不夠使,這李勣卻是個能文能武的帥才,大唐軍中唯一能和李靖相提並論的人物。
他正暗暗留意李勣,不想對方也找上了他,但見李勣一雙虎目閃著精光,直接問他道:“涇陽侯,老夫不知你為何篤定突厥人會撤兵,也不知你為何堅信戰爭打不起來,如果隻是前麵這些分析那不夠……後勤也罷,士氣也罷,這些都不是左右戰局的重要因素。若我是領兵大將,一旦兵力遠對手,我拚命也要死戰一次,因為一次就能打垮敵人。”
這是真正的軍事大家,不但深謀遠慮,而且懂得換位思考。韓躍對他心生敬佩,不過他也是不服輸的性格,微笑道:“英國公所言有理,但是您且放心,除非那頡利可汗是瘋子,否則他絕不會拚命死戰。”
“唔,這卻為何?”李勣目光炯炯,一臉探詢之色。
“因為突厥和我們的文明不同!”韓躍看他一眼,淡笑道:“中原是農耕民族,自古就奉行中央集權政策,皇帝雖不一言九鼎,卻能保證軍令上傳下達。我大唐尤其如此,陛下算是開國之君,將士們也公忠體國,如此上下一心,幾萬兵馬宛如一人,戰力不能以數字論斷。”
李勣緩緩點頭,道:“此言倒也有理,你繼續,突厥人又是哪一種情形?”
“突厥是遊牧文明,以部族而居,追逐水草而定,戰時聚一起,戰後各分散。這樣的生活習性注定了他們沒有凝聚力,不但沒有凝聚力,很多部族之間甚至還有血海深仇。”
“那又如何?”李勣目光微閃,質疑道:“你也了突厥人是戰後才分散,現在畢竟是戰時。老夫曾與突厥人交過手,深知其種族性好勇武,作戰起來悍不畏死,就算他們凝聚力不如我大唐,但是人家兵力足戰力強,這場仗我們輸麵仍然很大。”
他就事論事,絕非故意找韓躍麻煩,所提意見全是具有針對性之言,好在韓躍早已成竹在胸,微笑道:“這個問題在下已思慮多時,想來想去還是把它歸類為無礙。英國公應該也知道,前不久陛下派遣無數密諜深入草原,散入各個部落挑撥離間。突厥人篤信神佛,我們便從神佛入手,謠言已散布七八日之久,若我猜測不錯的話,如今突厥大軍之中恐怕已是亂象叢生。各個部族的戰士相互敵視,一會我踩你下腳,一會你打我一拳,雖然有頡利壓著不至於拔刀相向,但是火藥味肯定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