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齊女帝(完)(1 / 2)

京城的天氣一天比一天冷了, 因為無災無禍, 這個冬天似乎百姓並不算難過。

糧食豐收, 京城還建了新的安置區, 待得第一場雪來臨, 百姓們臉上都是帶著笑的。

直至十二月, 對於朝中很多大臣而言, 這是一個凜冽寒冬。

禮部尚書朱大人上書稱福貞大長公主應順應天命登基為帝時,所有的大臣都是震驚的。

為何是朱大人?!

作為執掌禮部多年的老尚書,朱大人一貫人緣不錯, 而且是出了名的老好人,禮部在他手中素來井井有條。這位老大人為人幽默學識出眾,也很得許多朝臣的敬重。

這一回, 居然是他率先站了出來。

李崇清也心中震動, 他全然不知朱大人是什麼時候站到福貞長公主那邊去的,他在朝中素來不偏向任何派係, 又低調穩重, 哪知今天來了這麼一手。

這位朱大人的神色卻很平靜, 他知道此舉或許會讓他的清名留下汙點, 作為禮部尚書, 其實朱大人並不是迂腐之人, 為了清名他需要舍棄的東西更多,全家的把柄幾乎都抓在長公主手中,除了聽話, 他也沒有其他選擇。

他雖然不曾刻意去追求名利, 卻也不是為了名聲可以舍棄一切的人,所以,妥協起來沒那麼難。

“諸位愛卿如何看?”

李崇清抬起頭來,才恍然間發現,最早坐在背後作為垂簾聽政的長公主,是有一層密密的珠簾在的,後來那珠簾越來越稀疏,他們已經能夠看清長公主的麵容,直到最後是哪一天撤去的珠簾他們都不記得了。

座上的長公主殿下一身深色宮裝,瞧著仍然和第一次到京城時一樣年輕,然而那雙眼睛卻深邃威嚴。李崇清想起家中與她差不多年紀的長孫,當真是唯有歎氣了。

明明想說些什麼,卻到底隻是歎了口氣。

絕大部分的朝臣和李崇清一樣默默的,不是被這個消息衝擊地回不過神來,就是存心要當鵪鶉的,靜默了好一會兒之後,立刻有狗腿子開始聲援朱尚書,並紛紛表示福貞長公主本來就是天命所歸。

當然,不是所有都是這樣的聲音。

張宗瑞眼見著第三個大人被拖了出去,“好好禮貌地對待這些大人,不可失禮。”他淡淡說。

“是,統領。”

於是,這些禁衛動起手來就更客氣了,製住這些大人本來也用不了多少力氣,朝上的武將大多都安靜如雞,包括一直在閉目養神的英國公,他跟門神一樣杵著,完全不理會朝上微微騷亂的狀態。

金鱗衛在他的手中,也不是沒有人來找過他,畢竟全大齊的軍方力量不知什麼時候就漸漸落入了福貞長公主的手中。她並未奪權,但是靠著剿匪打莽族,慢慢就壯大了時楚和索爾的兵權,而且,這都是福貞長公主自己在養著,兵部和戶部根本說不了什麼。

可是英國公自己知道自己事,且不說之前夏珞一案就是福貞長公主對自己的警告,而且他的孫女嫁給福貞長公主的一位心腹之後,他才不想去做那個惡人。

本來金鱗衛就是屬於勳貴的,他們安安分分當自己的勳貴就好,並不想去和那些耿直的文臣爭什麼曆史留名。

“此事再議,退朝。”夏琳起身,隻看神情卻看不出喜怒。

這一次,共有五位大人被關了起來,已經很能說明問題,能夠上朝的官員都不是低階小官了,這五位並未被打入天牢,聽聞讓長公主關到禁衛的思過牢中靜靜思過,絕不至於讓他們受到什麼折辱。

為此李崇清十分憂心,下朝後特地去找了張宗瑞,“張統領,他們不曾被長公主下詔獄吧?不知那思過牢在何處,我竟從未聽說過。”

張宗瑞笑著,“尋常監牢那等髒汙地方怎可讓諸位大人去,他們也不曾犯下什麼大罪,怎可下詔獄。李相請放心,思過的牢房十分幹淨,又不缺衣食,長公主不會下令嚴刑拷打,隻是關一關,令他們自省罷了。”

李崇清仍然不太相信。

張宗瑞索性揚聲叫著,“楊尚書請留步,還請與李相、尹尚書一起同我去瞧一瞧那思過之地。長公主殿下十分仁慈,並不想當真為難他們,隻盼著他們能夠早日想通。”

李崇清愣住了。

不僅是他愣住了,一旁的楊尚書和尹尚書也是一怔。

這葫蘆裏是想賣什麼藥?

他們當然不信夏琳會善待那幾個大臣,有一個就差指著她的鼻子罵大逆不道狼子野心了,再寬大仁慈的上位者,也很難接受這種羞辱吧。

張宗瑞姿態從容,臉上帶著淡淡的微笑,“還請隨我來。”

這特殊牢房本來就沒設在天牢裏,而是就在宮內,將一處廢棄的偏僻宮殿改了一下。說句實話,這年代的房子本來采光就不好,改裝一下後簡直就是天然的小黑屋。

但是外表看上去,這重修的宮室其實看著還算不錯,以這個年代的人眼光看來,這僅僅是從外看,可是半點不像牢房。

宮室裏裏外外早就著人打掃幹淨了,又因為地處偏僻,著實十分安靜,兩個小太監並幾個禁衛守著這裏,見到張宗瑞來了行了個禮就退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