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萬春側過臉問蘇開陽道,“老弟來過清澗?”
蘇開陽搖頭道,“不曾。”
在一旁的陳來河道,“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我們家老三是從書上看來的。”
“原來如此。”胡萬春道,“我年輕時曾雲遊過這一帶,確如蘇老弟所說,清澗的河灘棗為陝西一絕,素稱人參果,《清澗縣誌》上說它果大核小,皮薄肉厚,汁多味甜,這地方糧食產量不高,棗子能當半年糧用,當地人故有‘一鬥棗,二鬥糧,裏麵還加二斤糖’之說。”
胡萬春一時興起,又說道,“再往北走三五裏就是清澗鎮,到時就不勞蘇老弟破費,大夥的帳都記在老胡一個人頭上,隨便吃,隨便拿,不要客氣…再有這些日子大夥都辛苦的很,咱們今晚就在鎮上住一宿…”
眾修士聽罷一片歡呼。
“黃雀”小隊沿著無定河向北而行,走不對遠就進入一大片密匝匝的棗林,數上的棗子早已掉盡,但這麼一大片清一色、數也數不清的棗樹還是讓年輕的修士們充滿新奇,胡萬春指著旁邊的幾株高大粗壯棗樹道,“這幾棵棗樹齡恐怕超過一千年了!”
“哇!活了這麼久的棗樹,真是稀罕物!”
胡萬春又揚鞭向前指道,“從這一直向北,棗林綿延數百裏,清澗鎮其實就藏在這片棗林裏,馬上就到了。”
走不多時,眾人到了清澗鎮。
這是個四百多戶的西北小鎮,鎮上的商鋪、雜貨店都有清澗本地產的紅棗出售。
眾人隨便走進一家雜貨店,說明來意,店裏的夥計和掌櫃的忙把上等清澗灘棗呈上,這些紅棗已經過晾曬,早失去大半水分,但看起仍是來個個朱紅圓潤,嗅覺靈異的修真之士更是遠遠就能聞出一股談談的甜香之氣。
修士們急不可待的拿起紅棗品嚐,隻覺入口後齒間甘甜無比,百花山的弟子更是驚訝清澗灘棗比本門種植的“百花靈棗”還要甜上三分。
眾人讚不絕口,紛紛都踴躍購買。最少的也買了三百斤,偏好甜食的秀秀等女修買的更多,頃刻間就附近幾家商鋪的內的紅棗搶購一空。
蘇開陽也買了不少,他心想等無人時,便向童子葫蘆內扔了幾大包,讓趙老哥和梁錦安、雲長卿也嚐一嚐。
這天晚上,“黃雀”小隊把鎮上最大的一家客棧包了安歇。
吃過晚飯,有些修士到街上閑逛,胡萬春、秀秀、蘇開陽等人在客棧大堂內喝茶敘話。
有個散修向胡萬春問道,“胡老,咱們今後去哪裏找韃子的王庭?”
胡萬春道,“我打算沿著無定河溯流而上…”
秀秀輕聲眼睛一亮,輕聲道,“胡道兄高明。”
剛才問話的修士顯然沒有反應過來,不解道,“在下愚鈍,怎麼沿著河什麼就高明了!”
蘇開陽先是一愣,忽的一下明白過來,他忙解釋道,“草原上的部族都是逐水草而居,咱們得到的消息說瓦剌王庭有三四十萬萬之眾,若不挨著條河,他們那麼多人吃水就是個問題…”
胡萬春笑道,“秀秀師妹、蘇老弟和老胡想到一塊了,嚴師弟和牡丹仙子正帶人在響水河上遊搜尋,咱們也學他們,至於誰能找到韃子龍庭,那就得看誰家的運氣好了…”
晚上,蘇開陽正拿著一冊《明實錄》在黑暗中翻看,忽聽隔壁房門微響,卻是蘇睿輕手輕腳走了出來。
蘇開陽暗笑,心道,“這小子莫不是去和秀秀師妹私會?”
但耳中卻聽到蘇睿掩了門,來到自己屋外。
蘇睿敲窗道,“老三,睡了麼?”
蘇開陽笑道,“剗襪步石階,手提青雲靴,你不去找秀秀師妹,找我作甚?”
“滾,別拿歪詩來惡心我,快開門!”
蘇開陽抬手一揚,已將門插拔掉,蘇睿於是推門而入。
蘇睿比不了蘇開陽有“夜視術”,他自己進屋後忙施了一個“光明術”將屋子照亮。
“老三,你手邊有沒有與無定河一帶地方縣誌一類的書,要是有就借給我看看?”
“太陽這是要從西邊出來了麼?你好端端怎麼想起讀書了?”
蘇睿“嘿嘿”兩聲道,“今晚做做功課,明日路上也好給秀秀講講……”
蘇開陽笑道,“平日不燒香,臨來抱佛腳啊!”
蘇睿毫不客氣道,“快點,你不給拿,我就自己翻了…”說罷就要上前一步。
“別、別、別!你都給翻亂了,還是我來找吧!”
蘇開陽找了一陣,從儲物戒指中取出幾本書交給蘇睿,“這是《綏德縣誌》和《米脂縣誌》,還有這本《橫山縣誌》你都拿了去,不要弄髒弄破啊,記得看完還我,這些可都是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