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粥
古往今來,凡是死刑犯,在執邢前,都會給一頓豐盛的最後晚餐。無論犯多大罪,這個待遇都是不會變的。
建國初期,戰爭結束後,一窮二白的中國,贏來了難得的修複期與發展期。經曆過這個時代的人,他們體會最深的應該是——餓。
媽~~~,隨著一聲淒厲的慘叫,陳嫂與世長辭了。老陳家有七個孩子,四男三女。在那個年代一戶農民有這麼多孩子,生活上的艱苦是可想而知的。其實對於農民來講,一家有五六個孩子是很正常的(當時醫學水平有限,孩子的夭折幾率很高)。老陳家,很幸運隻有二兒子早夭了。當然這也是不幸,要養活這麼多孩子,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陳嫂的死因說是病死的,其實是餓死的。對於這個年代,餓死也很常見的。
老陳,節哀順變把,趕緊置辦白事把。趕來的近鄰安慰著站在一邊沉默的老陳。
生活的艱難困苦,你不用再去操心了。你解脫了,去那個世界享福去吧。看著故去的妻子,老陳心裏一陣苦澀。
陳大,去吧家裏的白布拿出來,陳二去請土工。老陳對著他的大兒子和二兒子說道。
在農村紅白事是大事,傳統的白事有幾大流程:
一、送終老人生命垂危之時,子女等直係親屬一定要守在老人身邊聽其遺言直到老人去世這叫送終。老人要走時會有專門請來的殮葬師也叫土工子,安排孝子將老人抬到堂屋地鋪上等待其咽下最後一口氣。
二、報喪老人咽氣後家人盡快向親友發出通知。對長輩或者老親孝子要親子要親自去跪門報喪,通知吊唁下葬日期。
三、入殮土工子要為逝者【多為咽氣之前】剃頭、刮臉、洗身、穿衣、整容、臉蒙紙。穿衣時孝子眼淚不能滴在逝者身上否則以後夢不到逝者。
四、守靈孝子排班輪流守在靈柩旁邊不解衣不去孝直到下葬。
五、吊唁吊唁在白事禮儀中非常重要,各地風俗不同規矩也不同。吊唁時與逝者的關係遠近不同所受的禮儀也不同。
六、辭靈下葬前一天親屬莊鄰會包餃子前來辭靈。
七、下葬下葬也叫出殯還有的地方叫出棺孝子將棺材送到墓穴安葬。
老陳家雖然貧窮,對於白事也不打算從簡的。前麵都很順利,可到了辭靈,發生了一件事。
爸家裏沒餘糧啊,咋辦啊。陳大問道。把禮品裏的糧食用來代替把。老陳說道。爸不行,這也不夠,我再去二狗家借點吧。陳大說。好吧。老陳同意道。
前來吊唁的喪客,就坐。看到桌上的飯菜,不免歎口氣。老陳家本來就窮,再加上這麼多孩子……就在大家夥吃飯的時候。靈堂出現了一陣騷動。
媽,你別瞎我啊!!嗚嗚。陳四妞哭喊道。怎麼了四妞?陳大跑了過來問道。媽,媽她……四妞滿臉驚恐的指著靈堂正中的位置。陳大扭頭看去,本來安詳躺著的母親,盡然坐起來了。蓋在母親身上的白布,也滑落到了腿上。
媽。陳大大叫了一聲。跑到棺槨前,跪了下去。陳嫂蒼白的臉上沒有任何表情。孩他娘~~~聽到動靜剛來的老陳失語道。
陳嫂的嘴唇緩緩張合,好像要說什麼,老陳看到,馬上來到妻子身邊,側身把耳朵探到陳嫂嘴。並吩咐陳大,快去請大夫。
老陳努力的聽著,分辯者陳嫂說出的微弱聲音。
給他們也吃點、給他們也吃點……老陳辨別出自己的妻子一直重複著這句話。好,給他們吃什麼,給他們吃什麼?老陳高興道,老陳雖然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但隻要妻子能活過來,任何要求都能答應。
粥,吃粥。老陳話音一落,陳嫂沉靜了一會,又開口說道。好、好,四妞去錢老爺家,借點稻米。(錢老爺是那個地方的富農,也就是地主)。
四妞,把借來的稻米,和家裏剩下的玉米之類的食材,做了一大鍋粥。陳大聽從聞訊趕來的村裏長輩的話,搬了一張桌子。而後陳家兄弟姐妹把一碗碗粥擺在桌子上,又拿來一爐香爐放在桌上,插上可三炷香。一切做完之後,站在遠方不敢靠近。
媽,你也吃點吧。四妞也給母親端過一碗粥。陳嫂坐起在之後,渾身似乎隻有嘴能動。四妞拿起勺子喂了一口。母親也十分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