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桐沉默了一會兒,歎了口氣。
“今年正月十六,皇上在早朝的時候,突然昏厥。昏迷了三個時辰之後才醒過來。後來就傳出了皇上身患絕症的消息。錦衣軍追查之後,說是太醫故意造謠,蠱惑人心,就殺了太醫”。
唉,這一天終於要來了。
“如今朝中局勢複雜,傳說皇上要立太子了。各方勢力早就蠢蠢欲動,紛紛擁立太子,不過目前皇上還未曾作出決斷”。
“三皇子是不是沒有什麼勝算”?
采薇早就預料到了這一點。
“三皇子雖然得皇後歡心,但是皇太後不太喜歡他,除了咱們家和仁國公家,他也並無其他外援”。
“朝中大臣是否有人跟三皇子站在一起”?
“雖然戶部尚書、禮部尚書、順天府尹支持,但局勢尚未可知”。
皇上想立太子,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許多時候,也不是光憑著皇上的喜好就能決定的。
拱衛皇權的基礎,一般有四大集團。
一是象信國公府這樣的勳貴集團。
二是文官集團,也就是朝中大臣們。
這些大臣,包括內閣的幾位首輔大臣、六部尚書以及重要的地方大員。
三是外戚集團,也就是皇太後、皇後以及妃嬪的娘家勢力。
四是皇上身邊的太監集團。
這些人的意見,對於皇上的決定,也有很大的影響力。
皇上必須綜合考慮各方的意見,從皇位穩定傳承的角度考慮,謹慎地做出決定。
一個不小心,就可能產生混亂。
曆史上,為了爭奪皇位,父子反目、兄弟鬩牆的事情,屢見不鮮。大德皇朝也沒有理由例外。
按照慕容桐的說法,大皇子皇甫楊因為行為放縱,目前已經基本被排斥出局。
大皇子皇甫楊本身,也通過各種方式宣示,自己無意競爭太子之位。
二皇子皇甫鬆,目前得到了太後的支持,果親王、怡親王、誠親王、廣平王、鎮南王、平西王、內閣軍機大臣中,首輔馬津城、次輔劉處機也傾向於二皇子。
九門提督宋挺,直隸總督等地方大員,也以支持二皇子的為多。宮裏麵,大太監宋輔國也支持二皇子。
二皇子經常參與政事,治國理政的才幹,也是三位皇子中最為出色的。
皇上以前雖然沒有表示出對哪位皇子的偏愛,但也從來沒有對二皇子表現出厭惡之情。
所以,目前比較公認的觀點是,二皇子將被立為太子。
對於信國公府來說,目前也已經基本上承認了三皇子失敗的結果。
新皇登基,鏟除競爭對手和政敵,是大概率事件。
一旦二皇子登基,對於大皇子和二皇子如何處置,就成了一個巨大的懸念。
所以,信國公府就不得不有所準備。
“府裏麵有什麼打算”?
采薇已經猜到了慕容桐來到這裏的目的,這是向她征求意見,為府裏準備後路了。
“家裏麵在一起核計了,準備在你這裏尋一條後路。先在這裏買一些田產,建造一些房子,把府裏的財產轉移一些到這裏來,府裏的下人也轉移到這裏一些”。
“等這裏的宅子建成之後,府裏的小主子們,就遷到這裏來,留下長輩們在京城。靜觀待變。若是將來新皇登基,沒什麼大事情,再回到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