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緣由(1 / 2)

那道士將手一指,“三生石卻不是在你褲兜裏,速速給我便了。”

葉之秋聞言忙往褲兜裏一掏,真個摸出了那枚三生石,驚的目瞪口呆,半晌說不出話來。

那道士對於小賊的反應倒很是開心,笑吟吟的道:“貧道這仙家手段如何,還不塊將三生石遞給貧道。”

葉之秋聞言回過神來,心想,不管是仙法隔空取物還是五鬼搬運,這道士絕對是個生平僅見的高人。如果錯過這段機緣,我豈不是天下第一大逗比,不論如何總得討些好處才是。

道士望著他笑道:“你還想要什麼好處?我都已答應讓你飛升上界了,你如何這般貪得無厭欲豁難填!”

葉之秋道:“道長反複說讓我飛升上界,難道上界就是傳說中的仙界不成?”

道士哈哈大笑道:“小子真是無知者無畏,張口閉口就是飛升仙界,天地間哪有那等好事!需知仙界還在大千之外,世人都妄想白日飛升,卻不知那是在白日做夢。現下還有些時間,貧道也不妨與你說之一二,免得你到了上界一頭霧水,早早死於非命做了個糊塗鬼。”

葉之秋一聽死於非命四個字就知大大不妙,趕緊豎起耳朵細聽。

道士一改先前模樣,忽然正襟危坐道:“而今正事已畢,也無需瞞你,因著這三生石成就了你我一段小小的師徒緣分,我須當度化你修行入門了結這段因果。但道可道非常道,無以名之亦不可輕傳,且我觀你性子,卻不是我門中道統傳人,於是另想了個辦法渡你入門。下麵這番話,是貧道對大道和世界本源的一點認知,其實有泄露天機之嫌,你需細聽,日後與你大有好處。”

葉之秋趕緊摒棄雜念,前所未有的認真點頭答應。

道士這才正色道:“大道同源而異法,所以法門如海如獄,各歸其妙,手段有異,最終卻都是為證道超脫。所以先有法而後有教,法門千千萬,教派萬萬千,無論儒、釋、道,無論鬼、魔、妖,萬般法、千種教,求道的過程路徑不一,而大道源頭終歸於一,所以萬千大道最後不免殊途同歸。”

“是不是法越強,證道希望就越大?”

“大謬不然!道是本,法為用,修法不修道,是認知障,縱然得意一時,不免落個生死道消。而今大多數修士妄圖以力證道,可又沒有大智慧來開解覺悟,往往不能劈破旁門,終成竹籃打水。你隻需謹記‘法不同而道同,求道非是求法’,就能破開種種阻礙,直指本心,大道可期。你如今境界不到,卻也無法與你一一細說,隻能言盡於此。”

葉之秋聽得雲裏霧裏,隻能先囫圇記在心裏再說。他想了想又問:“我們現在所在的世界是怎麼個情況?”

道士道:“這個問題涉及了對本源的認識,卻隻能意會不能言傳了。按你能理解的說法,硬要解釋的話,你所在這個世界,包括你所認知的浩瀚宇宙都不過是三千世界中一些小千世界幻滅後留下的顆粒垃圾,這些垃圾成為了連接諸多小千世界的過渡,這種世界不利於修行,可以統稱為婆娑世界。”

葉之秋奇道:“三千大世界不是佛家的說法嗎?難不成真有三千個世界?”

道士笑道:“無知小兒,三千大世界並非實指三千,也不是佛門首創,不過是從佛門流傳到你們這片小地方而已。三千,是合指小千世界,中千世界和大千世界,你可以勉強理解是一切物質世界的合稱。你可以把三千世界想象成一個雞蛋,小千世界就是組成雞蛋的每一個小點,多到無可計數。這個雞蛋同時可以看做是很多層組成的,每層就是一個中千世界,許多中千世界通過婆娑世界連接起來就是一個大千世界,每個世界相對獨立,基本都有一塊大陸作為根本,其法則各不一樣,就是所謂的三千大道各不相同。但是每個大千世界的本源大道卻又是一致的。修道是什麼,修道就是修真,不斷認識所在世界的本源,超脫本源,由小千而中千,中千而大千,最終能與大千世界的本源合道,並真正超脫,那就是世界滅而我不滅。你需知道,三千世界也逃不過自身的生滅,舊的世界幻滅後,殘餘碎片就會填充到小千世界和中千世界之間。因為這些碎片大道殘缺的厲害,所以不利於修行,又統稱為婆娑世界。你現在所處的所謂宇宙,不過就是部分碎片填充物形成的一個婆娑世界。這個地球,原是某個中千世界中,一位大能煉製的跳躍法寶,上麵有他用來穿越多個世界的節點。後來那大能所在的中千世界幻滅了,這法寶殘片就流入了這個婆娑世界。數十億年來,無數修行者從這裏經過,不乏通天徹地的高手在這留下足跡,甚至有大能在這裏造物傳道。然而這法寶畢竟早已廢了,所剩無幾的靈氣哪裏經得住修道的消耗,本源法則更是殘缺到不忍直視,最後幾個幸運兒為了破開節點通道進入小千世界,也就是你們傳說中的飛升仙界,把殘存的一點靈氣也用了個十之八九。有道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之後的修行者就算是得到正宗道統法門,也隻能望天興歎徒呼奈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