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古法太極(1 / 3)

葉之秋無驚無險的混到傳功結束,居然又跟著這幫新弟子去飯堂混了一頓。其他弟子見他好似惡鬼投胎,都心裏暗笑,卻不知葉之秋多少天沒吃過米飯了。話說這寺裏的飯菜還真是不錯,那稻米不知是何品種,晶瑩如玉圓潤飽滿,嚼起來既軟且糯,唇齒留香,菜品雖然都是蔬菜豆腐之類,油水卻足,味道也不錯,人家這大鍋飯做的著實是要得。

等吃飽喝足,他老人家優哉遊哉的散著步,回到迎賓樓,那些奉命“看管”他的弟子都等候多時了。慧可一見他就趕緊跑上來問:“大哥,今天你可沒再闖禍吧?”

葉之秋心說老子今天偷師去了,哪有那個功夫,嘴上敷衍幾句就回屋去了。

有道是時不我待,他比人家七八歲就開始練的,已算是起步太晚,現在自然要爭分奪秒。鎖好門,葉之秋趕緊盤坐在床上,按照功法開始吐息導引。不練不知道,一練嚇了一大跳。

常人修習吐納之法,第一要感應天地元氣。就這小小一關就要難道大半的初學者。人未出生時,靠母體營養維持生命,屬於自然的先天狀態,可以清晰感知天地元氣,偏偏這時靈智未開,卻又無法修行。待出生之後,吃五穀雜糧,吸入汙濁的後天之氣,就從先天轉為後天,對元氣的感應越來越弱,要修行,第一步就要安定精神,感應元氣波動。能夠被選為外門弟子的,都或多或少有這方麵的能力。就這寶月寺九千弟子,也是幾十年來從月賽國中陸續選出的特殊人群。

葉之秋身有五品靈根,對天地間的元氣更為敏感,又遠勝於這些普通弟子了。他一旦藏神靜心,立時就感覺到周圍空氣中絲絲縷縷的元氣,這些元氣五光十色如同煙霧肆意流動。他幼年也曾跟著爺爺學過幾天打坐練氣的法門,當下集中精神,果然很輕鬆的就鎖定了周遭的少許元氣,暗暗運用觀想導氣之法,這幾縷元氣真就隨著他的意念遊走,竟輕易的就將之導入了體內。

普通弟子需要耗費無數精力,通過長時間練習才能修成的感應元氣和導氣入體,對他來說卻易如反掌,不知省卻了多少功夫。可是接下來,怪事兒就接踵而至。按照功法記載,導入體內的元氣,應該順著經脈係統流經體內各處髒腑,最後歸於丹田和各竅穴。葉之秋完全按照書上的要求,首先修習了手太陰肺經。

那股元氣一開始還很正常,經過咽喉入肺,然後轉到手少陰肺經的第一處竅穴中府穴,然後就沒有然後了。那股元氣竟然瞬間消失的無影無蹤。

葉之秋徹底傻了眼,心中隻有一個聲音在反複回蕩,元氣去哪兒了?他翻來覆去的實驗了N次,各條經脈都一一試遍,結果完全一樣,元氣隻要一到達任意竅穴就如泥牛入海,立刻就會消失不見。

“這他麼的不科學!”葉之秋忍不住哀嚎,不知道哪裏出了岔子。不是都改好根骨了麼,難道這具身體還是不能修煉?生不如死啊,別人飛升一個個牛比轟轟的,老子怎麼如此命苦啊,不能修行的廢品,以後還能不能愉快的玩耍了?

他既然是偷師,自然也不能隨便去詢問旁人,隻好躺在床上絞盡腦汁的瞎琢磨。

待到半夜三更,他總算找出了一個合理的解釋,那就是貪多嚼不爛,酒多沒法練!

怎麼回事兒呢,這說來話就長了。還記得麼,當日那道士曾讓他喝過仙酒,以助他改造肉身。可葉之秋當時貪得無厭,道士還勸他少喝些,否則過猶不及,說他日後修行要吃大苦頭。葉之秋那時正犯著中二病,讓他往東他偏往西,讓他打狗他偏攆雞,就不管不顧一直喝到了嗓子眼兒。最後仙酒都化成了結晶存於他體內經絡竅穴,如今卻成了他修行的最大阻礙。

按照靜業的說法,人體的經脈、氣脈雖然功能各異,但都是修行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經脈氣脈存在於人體中,但不是具體的器官,倒類似於一種能量通道。八地菩薩以下境界的修行者雖然能感知其存在,卻不可能找到其實體。按照佛門修行理論,它們就是介於有無之間,屬於人體聯係虛空的神秘紐帶。天地元氣一體兩麵,一部分可以轉化能內力,滋養壯大肉身,增加人體的攻擊力和防禦力;另一部分元氣帶有本源屬性,可以通過功法轉化,滋養壯大元神,最後修成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