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小冉走近墓道大門,用手觸摸鎏金的字體,雖然隔著密封手套,還是能感覺到雕琢的細膩與平滑,伴隨著工作隧道裏傳出的鑿擊聲,也覺察到墓道石門微微顫動。
工作隧道向東掘進了兩米就拐了個90度彎,轉向北麵,直達與地宮相通的墓道最東頭的石牆。在搭建隔離室之前就已將隧道內挖出的土石方全都運出去了,安全支護也全部安裝完畢,完全是一間現代礦井坑道的水平。
正在開鑿的墓道牆體同樣是由花崗石條構成,工程隊昨天就將條石間的砌縫清除得差不多,進去後隻用了半個多小時就把第一塊條石缷了下來,幾個人將這塊一米多長的條石從隧道口抬了出來。放下石塊,工人師傅們做了個“V”字手勢,許小冉看到大家麵呈喜色,知道今天進入墓室已無懸念。
在陸陸續續抬出十來塊條石後,劉文瑄和工程隊的人員全部撤出隧道回到了墓道大門前。劉文瑄說:“現在隧道已打通,按照預案,由我和楊副館長、何工程師三人作先行人員,當然現在還增加了許博士。目前我們第一項工作是探明石門後的情況,確認開啟墓道大門的方案,方隊長帶著其他人員在隧道中守候,大家都保持好通話聯係。”
許小冉跟在劉文瑄後麵進了工作隧道,拐過彎就看到條石牆上鑿開的洞口。洞口大約有1.5米高,呈上窄下寬的梯形狀,貓著腰通過還是較寬裕的。幾個人在洞口前停了下來,大家都向洞內探望,頭盔上的工作燈的光柱在墓道對麵的石壁上晃動。
“我和何工程師先進去一步,許博士和楊副館長先在洞口看著,無異常情況你們兩人再進來。”劉文瑄安排說。
“慢!”許小冉拉了劉文瑄一把,“雖然探測中未發現有機關暗器,但不能排除有意想不到的情況,你倆還是把安全繩係上。”許小冉讓方隊長把安全繩遞過來。
劉文瑄表麵上有些無所謂,心裏還是讚賞許小冉細心謹慎,兩人都在腰間栓了上安全繩,各人手持一根一米多長的木棍就試探著跨到墓道中去了。
劉文瑄在前,何工程師在後,像工兵掃雷一樣,用木棍先敲擊後跨步。他們輕輕地敲擊著地麵,返回的都是清脆而堅實的聲音,未有空置或異常的聲響。他們進去的位置是墓道的最東頭,地麵東高西低呈緩坡狀,兩人並排由東向西敲打過去。隻走了幾米的距離就到了巨大的石滾麵前,這場景與空中探測的結果完全一致。劉文瑄覺得這段距離比較安全,決定叫許、楊兩位專家進來。在往回走時,有意用力踏著地麵,再次驗證地麵的牢實度。
看到劉文瑄的手勢,許小冉和楊英才相繼跨入了墓道。許小冉打開了攝像機,視屏信號通過光纖連接到大本營的會議室,許小冉此番就是用一個考古工作者的視角,記錄墓道內的影象和打開墓道大門的全過程。
許小冉感到一股寒氣襲來,環境溫度又下降了幾度。此處是地宮最低處,墓道內的能見度不是太好,灰灰朦朦陰氣沉沉。許小冉端著攝像機在前,跟在身後麵的的楊英才則用特製的儲氣瓶收集墓道內的氣體樣本。
許小冉用鏡頭掃射墓道四周。這是一段空曠的墓道,不論是牆麵還是拱頂,建造的都是非常精致,完全可與現代建築技術媲美。弧形拱頂上有幾處短短的石筍掛在砌縫處,是千百年來石灰岩山體的滲水凝聚而成,石筍向下對應著的地麵上也有小小的石灰質突起的疙瘩。何工程師測得墓道的寬度為3.4米,邊牆的高度為3.1米,拱頂的弧高在1.5米左右,配合攝像的許小冉頌讀著相關信息,最後她將鏡頭對準了巨大的頂門石滾。
直徑2.6米的巨大石滾嚴嚴實實地卡在隧道中,這隻近40噸重的龐然大物把兩扇石門牢牢頂住。不是親眼所見,很難相信這就是一千多年前的古人在地下深處修建的如此恢弘的工程,就是運用現代的工程技術也是比較困難的。望著比自己高出一大截的巨型石滾,許小冉禁不住讚歎:“真是堅如磐石啊。”
幾個人都站到了石滾旁,不約而同地用手觸摸著石滾。石滾表麵圓滑細膩,幾何尺寸非常好。石滾雖是由六段組成,每段之間的結合處都貼合緊密,無明顯的凸凹現象。
何工程師提出要把地麵凸起的石灰質疙瘩清除掉,以免影響石滾的滾動,大家一齊動手,一會兒就把這段墓道清理完畢。
“報告大本營,第一項流程完畢,下麵將越過石滾,請指示。”劉文瑄提高嗓門報告。
“同意,請注意安全。”是趙局長的聲音,他已從屏幕上看到了同步影像。
“明白。”劉文瑄軍人式的應答。
在劉文瑄的示意下,方隊長帶著兩個工程隊的成員進入了墓道,同時還扛進了兩架短梯。何工程師退出了墓道,負責在外的守候,如出萬一,由他負責接應。
方隊長身材高挑結實,一看就知道是身手敏捷之人,先前係在何工程師身上的安全繩現已掛在他的腰間。兩架梯子架好後劉文瑄和許小冉同時爬上了石滾頂部,兩人蹲在石滾上,頭頂上工作燈光柱在前方墓道裏擾動,雖然能見度不是很好,還是看得出墓道向前筆直延伸,是一個緩緩的向上的坡度,與先前的探測結果完全一致。許小冉將石滾這邊的景象由近到遠用鏡頭詳細的記錄下來,因為坡度的關係,遠處的墓道照不到頭。墓道內空空如也,未發現任何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