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四句千古傳(下)(1 / 2)

星月西落,東方已經能看到金星的身影。泡*書*吧()

呂大忠在冬日淩晨的夜風中,眨了眨酸澀的眼睛。不意稍作探討,就已經是一夜過去。他的年紀還在張載之上,精力不濟。雖然年紀大了,睡眠自然會減少,但今夜消耗腦力過甚,卻是頭都疼了起來,分外感到疲累,遠遠比不上年輕人的耐力。

“覺得如何?”呂大鈞走在身邊,在旁問著兄長。

“很有些意思。”呂大忠放下揉著太陽穴的手,“至少今終於知道了為什麼樹上的李子會掉下來。”

呂大臨卻道:“萬有引力之隻是臆測而已,非有實證,且一時無法確認。”

呂氏三兄弟同往居所走去,還不忘著方才在張載書房中的討論。

“對,的確韓岡不一定是正確的……”呂大忠對弟弟道,“但此前又有何人將李子落地拿出來鑽研?幾千年來,都是視為平常之事,從未根究其理。如果韓玉昆的這一假,能帶動得起世間治學開始講究起格物致知,即便最後證明是錯的,也已經是善莫大焉。”

“何況韓岡推導得還是很有道理。凡物無力則不動,這一點誰都知道,推車的車夫比我等還要清楚。至於‘如果無力改變,將會永遠保持現有的狀態’……”呂大鈞得很慢,顯然這種法讓他覺得很拗口,要不是韓岡在給張載的書信中已經提到了不少次,他也不可能一夜之間,就能,“韓岡的這一條定律,也可以是沒有錯。冬日渭水之上,常常能看到實證,如果沒有……阻力,冰麵上的行人、車輛當是能永遠的滑行下去。”

“既然這一條定律得到確認,那麼樹上的李子落地,丟上的石頭總會回來,其中必然也是有力存在,也就是萬有引力。”呂大忠接口,“李子、石塊隻是眼前的物。日月星宿,包括腳下的大地……或者按韓岡的法叫做地球,都是靠著萬有引力而維持著互相繞動。”

三人中,雖然對韓岡萬有引力的法存有疑問,沒有全盤接受,甚至呂大臨更是全然反對。但對於韓岡今夜涉及的文之,他們卻是沒有一口加以否決。

因為張載的宇宙觀便是上承著舊時的‘宣夜’。萬物皆氣所凝,‘日月星宿亦積氣中之有光耀者’,大地也是氣積而成。至於地圓之,早有明證,圓地方也隻是錯訛,士林中的有識之士,無不是接受了大地為圓的法。

韓岡的幾個見解,本也是呂大忠他們日常所秉持的觀點而已。隻有月繞地而行,地繞日而動,金木水火土五行星也是與大地等同,這一條讓他們暫時無法接受。

“不過韓玉昆的這個法,就能解釋了為何五星會逆行。繞行之速各個不同。就像兩匹奔馬,後馬追過前馬,返身看去,被追過去的前馬便等於是在後退了。”

“也可以明為何水、金二星,始終近日而不偏離。”

呂大忠和呂大鈞一搭一唱的著。金星、水星永遠都在太陽附近,所以金星有啟明、長庚兩個名字,而水星更是長久的被遮擋在太陽的光輝之中,很少能被人見到。在過去,沒有什麼人去解其中緣由,隻有韓岡,大概是因為要格物的關係,所以盯了上去。

起來,韓岡的觀點雖然特別,讓人一時無法理解,但卻能很好的解釋他們所知的一些文學的現象。

呂大忠、呂大鈞都是為此而深思,而不是一口否定。

“真不知道他是怎麼想出來的,難道真有所謂的授之才?”呂大忠半開玩笑的道。

“‘生而知之’那可得是聖人!韓岡卻還差得遠。”呂大鈞搖了搖頭。“但先生所言的‘大其心’,旁人難以為之,韓岡卻是做了個十足十。”

呂大忠為之失笑,如果隻看韓岡的一番言辭,竟然事涉日月星辰,可見‘大其心’已經到了狂妄的地步。隻是一轉念,呂大臨便是沉著臉,不開腔。

呂大鈞走了一陣,見到呂大臨的臉色,便奇怪的問著:“怎麼了?”

呂大臨搖了搖頭,“隻是覺得大道非在此處。”

呂大忠則回道:“大道本就存在地萬物之中。如果想追尋大道,就必須去了解萬物。”

“且不這些,格物之總是尚顯粗淺,力學三律還沒有得到更多的實證,現在韓岡所闡述的不過是些殘章斷簡,要想最終確立吾道之地位,不是三五十年就能解決。”

而呂大鈞卻道:“不知大哥沒有沒有看出來,總覺得韓玉昆在這格物之上,藏著掖著呢。就如今日,好像也隻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