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樹四季常青,枝葉繁茂,精氣噴薄,實在是一種可貴的吉祥之木,也難怪古代聖賢取“木”配“吉”而貫以名號,並多留膾炙人口的溢美篇章來千古傳頌。
雲天龍在這塊吉祥之林一修就是八百一十年。在這八百多年裏,他從一顆橘粒入土發芽,到生根長苗;從一棵小樹漸次生長到開花結果;從開花結果到果實成熟等等都一次又一次的觀察體會和悉心參悟。
更重要的是,在進行了無數次的樹木生長體驗後,他把修煉的重點放在了如何模仿和吸取桔果的精氣靈力上,因為這才是他精修地丹的關鍵。
他曾嚐試著大量吃橘子,讓胃腸來吸收桔子的精靈,但是這樣效果不是很好,因為人的肚子容量有限,即是他這樣的仙人也不可能猛吃無度。
他最後采取了直接在桔林裏采收桔果精氣的辦法,這樣雖然需要加持功力,但是獲得的也是很直接和可觀的,效果很好。
一個收獲的季節,他可以細細的吐納吸收數以億計的金色丹果的精靈之氣,培植丹田裏的那顆沉默的地丹。
有了充足的養分,原本沉默和灰暗的地丹在一天天長大,一絲絲變得光亮潤滑,幾百年下來,已經靈動非常,光彩奪目,隻要一個意念,地丹就會歡呼雀躍的和那顆璀璨的天丹旋轉互動,甚是歡暢。
每當這時,雲天龍隻感到自己的氣海猶如廣闊無垠的曠域,變化萬千,氣勢恢宏,自身的能量似乎從每一個毛孔都在自由的流淌,無拘無束,妙不可言。
他能感覺到身體和功力又進行了一次奇異的蛻變,揮手可斬斷流水,吹氣可掀翻高山,神力之雄渾難以測度!
這些年裏,他曾多次變化成當地的普通農人和他們共同生活,共同勞動,體味勤勞而獲的喜悅;
這些年裏,他也曾直接變化成一棵桔子樹,慢慢生長,開花結果,體驗植株生命的輪回。
在升仙村這個地方修煉,不但上秉天地德澤,而且局部小環境的優良也給他提供了很大的助益。
前麵講了,在這個地方有一個十分出名的地方叫作壻口,就是神仙李八百傳授唐公昉修道密卷的地方。
壻口其實便是龍脊山與龍首山對峙峽穀口,婿水經年潺潺流淌,山風時常清冽習徐,猶如一個寶瓶的口,吞吐著無窮的天精地靈,撫育著一方豐美的桔林和人民。
作為一個道修大能,雲天龍在修煉的過程中對這一地方涉及方圓百裏的地理狀況自然進行了非常細致的探查和研究,這個地方之所以盛產桔子,而且品質優良,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這個壻口的寶瓶效應,甘甜的水是一個因素,但是,更為重要的原因是這裏的風。
在這裏,雲天龍經過觀察體會,這裏的風早晚吹送,南來北往,來來回回,進進出出,很有規律,屬於十分奇特的子午風。
因為白天,尤其在正午時分,風是從壻口以下的桔林裏向山口裏吹,好像寶瓶在往瓶肚子即秦嶺山中吸氣一樣,而到了晚上,尤其是子夜時分,風又會從北往南吹出,就像寶瓶的嘴在把一肚子的精靈之氣回吐給廣袤桔林一般。
那麼怎麼會產生這樣的奇特效應呢?也許就是人們所說的天造之美吧。雲天龍是何等仙人?一日站上壻口的龍背山頂往北一瞧,“嗯?山如龍盤,水似玉帶。”
在壻口以北不過十裏的群山之中,一個天然的八卦太極圖,赫然撲入眼底。
“難怪啊難怪!難怪在高俊的秦嶺南麓會出現這麼一大片桔林,難怪這裏四季分明,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難怪這裏能引來不少道修之士,而且把唐公昉白日飛升成仙傳為佳話”雲天龍站在山頂,環顧四周,心情大悅,“好一個升仙村,果真地理位置奇特,真正是一個頭頂太極,手抓令牌,腳踏天罡的風水寶地啊!”
正是壻口之上有太極,才是遄急的婿水有了在群山裏回旋的餘地而不至於對升仙村造成水澇災害,同時,正是有了婿水的這麼一個回旋,才恰到好處地產生了白天進山風,夜裏出山風的“子午“神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