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納王鵬設伏楊家橫主張(1 / 2)

四支隊司令部進駐萊東南峪村,與泰山軍分區駐地南文字村相隔不遠。日軍要進攻萊東的消息陸續傳到司令部,司令員廖容標親自主持軍事會議。廖司令也是老紅軍出身,抗戰暴發後被派往山東發動武裝起義,他在淄博一帶發展起了幾百人的武裝,組建了三支隊。後來三支隊到魯南地區執行任務,四支隊留在泰萊地區活動,考慮到他熟悉泰萊地區,就改任四支隊司令員。

人到齊後,他說:“我們有大仗要打了。根據萊蕪、博山、泰安的情報,日軍正在集結人馬,目標就是我萊東抗日根據地,是衝著泰山軍分區和四支隊來的。初步判斷,日軍至少1500人,敵我力量懸殊。目前四支隊在萊東,實際隻有二團,軍分區直屬營隻有200多人,還有一半是新兵,就是再加縣大隊,幾個區小隊,我們總人數也沒日軍多,更不要說武器差距。所以,我們這一仗,不能與敵人硬拚,要打遊擊戰、伏擊戰。今天把大家召集起來,就是想聽聽大家的意見。”

四支隊二團團長吳瑞說:“還是用當年紅軍長征的老辦法,在運動中尋找戰機,集中優勢力量,消滅敵人一部。”

“對,整體上我們不占優勢,但如果把敵人分割來打,我們就占了上風。現在的關鍵問題是在哪裏打,必須選擇一個伏擊敵人的有利地形。”

王鵬說:“我看楊家橫村就不錯。”

廖司令說:“繼續說,為什麼選這裏。”

王鵬說:“我大姑家就是楊家橫,小時候經常去,村子東西兩麵都是山。”

秦三順說:“我不同意王連長的意見。在村裏打伏擊,對老百姓的財產損失太大。再說,敵人占據了村子,以百姓房屋為據點,反而會給我們造成更大傷亡。”

廖司令從地圖上找到楊家橫村,拿鉛筆粗略一量,說:“在此設伏還有個好處。從位置上看,楊家橫是博萊要道,同時也是從萊蕪去沂蒙山的要道,敵人這次掃蕩萊東,楊家橫是必經之地;從距離上看,萊城到楊家橫比博山到楊家橫近10幾公裏,如果敵人同時出動,那麼萊蕪之敵必然首先到達楊家橫,便於我們各個擊破。”

廖司令在地圖前思索了很久,咬咬牙一拳打在楊家橫位置,說:“就在這裏打伏擊!”

蘇盛玉說:“三順說的也有道理,如果在村裏打伏擊,百姓損失太大,也不便於我們殲敵。”

吳瑞團長說:“在村裏打伏擊百姓損失肯定要大,至於是否有利殲敵,我有不同意見。駐萊蕪和新泰的日軍,是個加強大隊,而且以萊蕪為主。根據日軍的配備,這樣的加強大隊,有12挺重機槍,裝備70毫米九二式步兵炮2門,敵人在武器上絕對占優勢。那麼,如果在野外打陣地戰,敵人的重武器的優勢會得到充分發揮,我們雖然占據地理優勢,也不一定能占到便宜。敵人占據村莊,雖然對我們進攻造成困難,但一旦雙方膠著,打起巷戰,敵人的重武器優勢將受到限製。如果我們掌握了村莊房屋、街巷的布局情況,那樣會更有利於我們消滅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