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參悟佛道(1 / 2)

林澤感覺時刻被監視著,這種感覺很是不好。

自己的一舉一動全部都在這家夥的眼皮底下,這種情況又怎麼能把這家夥打敗?幾乎是不可能。

被監視著,現在他暫時不能做任何事情,除了判斷對手要幹什麼之外,就是找到一個反壓製的方法。

在此之前不能亂動,否則出錯就無法彌補。

躺了下來,雙目一閉,決定找找自己的藏書,看看有沒有什麼幫助。

知識聖殿裏麵有數千冊的藏書,上麵的內容全是精秒無比的致高知識。

不過裏麵的知識無法直接生成完美方案,隻能複製進腦子裏,然後自己分析,接著才有可能生成新的完美方案。

無數知識,一項地列了出來,無關的就暫時放到一邊,很快就過了一遍。

知識聖殿的知識果然精秒,在多項二星大技上,應用上這些知識都能繼續深度開發,開發小技,或者提升修煉速度。

不過最有效的是,他發現了一種新的學識,這種知識基本沒有接觸過。

《佛門悟道》八識言:

唯識宗表示世界本原及諸種認識活動的佛教用語。

所謂八識:第一眼識,實即視覺;第二耳識,實即聽覺;第三鼻識,實即嗅覺;第四舌識,實即味覺;第五身識,實即觸覺,此五識,通稱“前五識”。

第六意識,義近通常所說的心識。前五識,隻能攀緣“了別”、色等外境,第六意識,則能緣慮內、外諸境。第七識,末那識,由它而有第六識,故第七識又是意“之”識;

第七識在不停頓地起思慮作用,第六識的思慮作用則時有中斷。第七識依第八識而有,第七識所“緣”的也是第八識,第八識既是第七識的“所依”,又是第七識的“所緣”。

每識修煉隻能悟道,修煉到八識之後,能感應天地,超越六道,佛道可證。

林澤恍然大悟,幾乎沒人通曉的佛學,是用這種方式修煉出來的。

他大體明白了這個世界的體係了,煉神成仙,煉靈成神,煉體不滅,意識修煉可以成佛。

每人可以走出一條自己的修煉路線來,就看是怎麼走。

原來自己的五感神通就是佛道之中的一環,八識通了之後就能成佛。

這麼說自己已經通了鬼眼和鬼耳,應該開啟了佛學之道才對啊,為什麼一點頓悟的感覺都沒有呢?

難道是因為從來沒看過佛家經典?

想到這裏,林澤開始把佛家的一些內容引了出來,細細拜讀了起來。

他發現這佛學的內容竟然大多看得懂,沒有借助天書也能朦朦朧朧地悟出一些東西來。

過了一遍之後,大多的數的內容都了解,不過太精深了,他吸引不了十分之一,大道之上,他悟出不多。

不過他明白了兩點。

第一點,修佛不像修靈,沒有一個穩定的修為,佛法的高低以悟道的深淺和意識的強弱來判斷。

也就是說意識的強弱決定佛法的力度,某段時間心智堅定,悟道深,那佛法就厲害,若是想不開,心態一亂,佛法自動下降,甚至不能使用佛法。

所以佛祖永遠都是這麼淡定是有原因的,他一激動或者憤怒,佛法就自然下降,失去佛力。

隻有六根清淨才能成佛,原來是這個原因。

第二點,佛學其實沒有具體的武技,它的所有武技都是其它職業的武技整合,比如,如來神掌就是把數百種空手技合一,生出的新掌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