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漸西斜,晴空碧洗,太荒一行穿梭雲海,倏然從高山峻嶺中穿過,沿著巍巍蒼蒼的重嶽山脈,朝東南方向的深山飛渡而去。
朝東而背光,韓百宸的眼中突然亮起一道絢目的虹光,他伸手往獨龍戒一抹,摸出一具繁複的羅盤,似金非金,似玉非玉,日光從後方照射下來,竟泛起了五彩華光,瑩潤通透。
沒頭腦的搗鼓了一陣,方才心升警兆,目現虹光,韓百宸覺得自己的心狠狠的跳動了一下,望了眼青鸞,手段通天的神獸卻沒有什麼表示,那說明這警兆是衝自己而來,於其他人無關。
韓百宸歎息著,將羅盤又放回獨龍戒中,自己修煉的《喚魂經》號稱太荒第一功法,五姓七家之內再沒有比這威能更強大的存在。都說天尚不全,或許老天是出於平衡考慮,這強大的威力卻是靠損失其它功能換來的。
心升警兆,是英魂感應天地氣運,給宿主的提示,於心頭盤桓三五日,臨頭之前最為激烈,消散之刻便是降臨之時。
神思境界以上的修者就會有感應,修為越強,感應也月強烈,到了意境之後,揣摩這道提示,自生感悟,或凶或吉,全在一念之間。
但《喚魂經》卻不是這樣,征兆隻在一瞬間,不等刹那勘破,警兆就已消散無蹤,抓不住,想不透,是何預兆,何時降臨,韓百宸毫無頭緒。
爺爺修的是太易神通,精通數術,手掌乾坤,一身威能或許不算巨大,但詭秘莫測,一靜一動間蘊含天地至理。
這也是韓百宸在血脈和英魂雙雙晉升之後才隱隱有的發現,爺爺易術通天,一言一語間四宇動蕩,因爺爺的話語而扭曲波動,做出相應改變,便是那傳聞中的言出法隨,隨聲合道,道法自然。
也不知道爺爺現在過得怎麼樣了。
韓百宸難得的想念起爺爺來,身處太荒時這種想法可是從來沒有過的。
書上說,思念和距離是呈反向的,無論是空間還是心理上,越是接近,就越習以為常,好似過近的距離遮蔽了雙眼,容易對一些日常的關心視而不見;一旦這距離拉長拉遠,又變得無比渴望。
太荒之中,韓百宸常年離祖祠千百萬裏之遙,卻從不曾想念過,對他而言整個太荒就是他的家。而如今,卻是生平第一次升起了懷念的想法。
偉岸的山脈如龍,遊走在中土的磅礴大地上,卻帶不走韓百宸心中忽然升起的念想。
重嶽山脈是正乾朝的龍脈,是祖庭所在,也是祖皇帝的起兵之處。它西起五道川,東至金寧關,浩浩蕩蕩,延綿數百萬裏,自西北向東南,穿越數州之地,與大江並行,一山一水,一陰一陽,將九州劃分成東西各半。
即便以太荒一行的速度,也是在晚霞滿天之時才趕到事出之地,隻見大火熔金,氣焰燎雲,濃煙與焚灰齊飛,山火共紅霞一色。
雲火合壁,滿天的風火好似與天邊的晚霞融合一體,一副業火滔天,末日生蓮的末世情景。
不知怎麼的,韓百宸忽然想起了當年於洞虛中盛放的那株妖火紅蓮。
此間高山懸聳,壑崖縱橫,半坡之上的樹木並不多,但這些奇山險峰卻無一不在熊熊燃燒著,沙土焦熔,岩崖傾塌。
隻有煙雲和山灰在飛舞,山中禽獸早已驚散,方圓萬裏陷入一片火海,當中突然奔竄而起的焰火足有百丈高,山風獵獵,大火燎天,焰火所過之處,融沙裂石,寸草不生。
“滅火。”
韓百宸一聲令下,四名漢字輩的老頭修為全開,將族人和行禮托舉在半空,百十頭夫諸脫離了束縛,角聚天水,足下生泉,不過片刻功夫,就在熊熊火海中澆出一塊空地來。
隊伍跟著落下,大地被先天葵水浸潤,濕氣彌漫,外邊的熱浪根本進不來。
貔貅變大了身子,張開吞天巨嘴,一口就清滅一片百裏方圓的大火,附近的山火眼看又要仆回去,夫諸極速的沿著火海邊緣奔馳,一道道衝天泉水將大火隔絕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