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好事,即便是最純粹的善事,也會被人冠以邀買民心的惡意揣測。不反對,不參與,是大多數人的態度,盡管這與老祖宗承襲上古神國的教誨相違。
什麼“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諸惡莫做,眾善奉行,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人而好善,福雖未至,禍其遠矣”那都是教育孩子的,混跡世間的人還能叫孩子嗎?不能,所以聽聽就是了,信不得真。
別人當真了,可以去誇誇,說人心善人好;自己要當真了,那就是傻。
這是炎黃血統獨有的聰明,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一邊讚美著祖上洪恩,久遠傳承;一邊又把那些常掛嘴邊的至理當耳邊風。
有人就把這些話當了耳邊風,不過下場很不好,跪在宗祠前,太爺拿著藤條一鞭又一鞭的抽著他的後背,少年郎緊著身子擰著臉,一聲不吭。
“小不忍,匹夫之勇也,能亂大謀!”
老人扔了藤鞭,坐在太師椅上,氣呼呼的說道。
看來有些祖宗傳下的道理世人還是認同的,隻不過平日裏觸及不到自家,懶得表現而已。
但太荒之主是他們能觸怒的嗎,況且人傳承到現在,還是七宗之主。
平王長歎氣,又喝了茶口茶,指著大門讓孫子趕緊消失。平王太孫整理著衣服,卻桀驁的不肯認錯,也沒跟定王行禮,顫栗著身子,艱難的走出祖祠。
在門口,碰上了前來走訪的左王。
薑氏一門,雖然分了四支,卻一祖同宗,留在成周的三支往來也算繁密,況且左王現今是薑氏一門的扛鼎人物,進入族叔家裏也很是隨便。
“見過左王”平王太孫對自家祖爺能倔著脾氣不肯認錯,對左王就不行了,坐鎮五兵部的赫赫聲威不是他一個膏粱子弟能抵擋的。
左王應了一聲,走進祠堂中,在另一張椅子上坐下,一旁的案幾上有杯茶,還冒著騰騰的熱氣,仿佛此間主人一早就知道會有人來訪。
薑時渝、薑時銘,定王一係兩位受聖人洗禮初到成周,入住平王府,畢竟這裏才是薑門四王的主宅。
獲聖人洗禮,那一身血脈自然超凡,在主宅敬香時甚至接受了宗祠祝福,這讓無數薑氏後輩眼紅。
一支被驅返故土看守祖地的落魄血脈,憑什麼擁有比肩一字並肩王的血脈!
按說能夠進入宗祠拜祭一字平肩王,並接受宗祠教育的薑氏後輩應該都是各王一係天姿卓絕的孩子,但在血脈傳承一事上,王族的教育也壓製不住一些孩子內心天生的嫉妒。
若是定王一脈的尋常子孫覺醒先祖血脈,自家孩子關起門來打鬧一通,外人誰也說不上話。
可這兩個孩子卻是太荒之主親自祭荒,喚來了聖祖給他們洗禮的,自家孩子怎麼那麼不懂事,去找那兩孩子的不是。
太荒之主入城,就給了眾勳貴一個大大的難堪,更被說那一個個太荒的青年俊秀,當街砸了永南王的人市,將一幹人伢掉在大門口,用古篆在大門上寫著三日之內不得放下,永南王果真三日不敢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