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祭,每一姓宗族一年中最隆重盛大的家事。
太古有雲:凡人倫之道,莫急於禮;禮有五經,莫終於祭。
祭祀,是後人對先祖表示緬懷和尊敬的大禮儀,同時表達著對生命的敬畏,對時運的抗爭。
通過祭祀,能讓後人慎終追遠,報本思源,敦宗睦族,凝血聚親,光前裕後,教化倫理。
族中的婦人們和女孩都在宗祠邊的一個偏院裏忙活,女子不得與祭,所以在旁張羅飯食已備。
韓百宸等人換好了衣衫,他站在最前麵,身後是他的三名弟子,張零露因為血脈的關係,是唯一一個與祭的女孩;之後是漢林、漢興、漢民三個老人,再後邊,就是唐字輩、皇字輩、羲字輩的男丁,韓書同還太小,也不能與祭。
一眾族人身穿玄色禮服在祠堂大門前默默戰立,等待祭祀時辰的到來。
九州皇朝、世族或尋常人家祭祀,都在清晨之時,風雨畢集。但太荒血脈可不是這樣,他們的祖先英魂飄蕩天地間,默默守護著大地山川,天地同壽,日月齊輝,唯有在日正午時,光灑四極喚醒八荒,沉寂無盡之地的先祖英魂們才能一齊享用後裔血食。
時辰到,老漢生從耳門進入,由內打開宗祠大門,韓百宸這才領著一眾族人從大門進入,步履穩健而輕慢,以表達心存敬畏,虔誠信奉。
三牲早已陳設齊整,火雀大鼎中燃放著三根通天巨香,除了主案,還另擺放了三張貢桌。
老漢生充當司讚,回到人群中,眾人肅麵,隔著鼎爐供案,一齊朝供奉先祖神位的享堂行禮。
禮畢,敬香,韓百宸步入享堂內,在神龕前跪下,同時割開掌心,滴血祭獻,默背那傳承萬年的篇章。
這一刻,他的心才真正的落到了九州。
此前太荒一行人沒有家業宅地,宗祠無處安放,他們的心就像無主的孤魂一般難以安寧,如同太荒中失去了母獸庇護的幼崽,茫然的遊蕩,漂泊,不知會麵對什麼情況。
即便是置身姬唐成的莽山王府,也沒有一絲歸屬感
現在安家九州,立宗於此,就像神獸在洪荒之中找到了歸所,即便環境再險惡,也能安心麵對。
太古東波大聖有雲:“此心安處是吾鄉。”
讓漂泊的人心安神定,便是祭祀的作用,即便再強大的軍隊,再聖明的帝王都替代不了的作用。
在享堂祭過祖先神位,韓百宸又走出去,接過老漢生遞上的三根細香,回享堂插在香爐之內,這是替祖先迎接三牲供品。
老漢生則在外邊領著族人向右邊的貢桌擺上筷、匙、盞、碟,事死如事生,馬虎不得。等韓百宸出來後,族人又站好隊列,等家主宣讀祭文。
“太荒曆一萬五千一百六十三歲,歲在己醜,日值開元,又逢九州之地。華族後裔,炎黃子孫,高奏鍾鼓雅樂,敬獻醴酒清醇。謹致祭於我族太古以降列祖先宗曰:煌煌我祖,萬聖昌恒;開先立極,澤被寰瀛……”
韓百宸口中的每一個字,每一個音節都好似一柄小錘,敲擊在每一位族人的體內,發出一陣陣金鐵交鳴的聲響,血脈仿佛經過重新鑄造,不斷的沸騰奔流;英魂也好似經過淬練,越發的凝實厚重。
血脈等級越高,這種感覺就越強烈。
“……予祗承萬序,謹用祭告。惟祖昭鑒,來歆來格。伏維!尚饗!”
宣讀完畢,老漢生招呼著幾個人將一些禮器、紙帛焚燒,最後是家主的祭文。
就在此時,頭頂的明日忽然照下一道通天神光,流光璀璨,神瑞異常,光照四野,九州可見。神光覆蓋整座玉京山主峰,方圓千百裏之內的人都目瞪口呆的看著那晶瑩絢爛的玉京峰頂,縹緲樓台驚天闕,浩瀚雲煙漫玉閣,如仙府聖殿,太古神宮。
沐浴其中的韓氏族人隻覺周身籠罩在一片祥瑞柔和之中,一股平和又不可阻擋的偉岸之力在他們體內遊走。修為越高,感受越強烈,漢字輩的四個老頭幾乎都忍不住要哼吟起來。以他們的境界,在九州想要再近一步都難如登天,沒想到隨著小祖宗一次祭祖,境界屏障就變得鬆動,似乎隨時都可跨出那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