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決戰永明城(一)(1 / 2)

崖山人雖然看似輕鬆的贏得了海戰的勝利,但是對於即將到來的陸地戰爭卻更加警惕。以乾隆好大喜功的做派,豈能容忍這樣刺入的戰敗?想象都不可能。而且,與安南、緬甸等國不同,崖山人大張旗鼓的拉起了“驅除韃虜恢複中華”的口號,完全是不死不休的做派、乾隆甚至都不會考慮崖山人的投降。當然,崖山人也不會投降。

為了對抗即將到來的滿清軍隊,不僅遠東軍自身進行了擴招,從遠東的朝鮮人那裏招募了五百士兵,使得遠東軍總數達到了兩千人。這些新招募的士兵,獲得了崖山人承諾:戰後,所有人都可以成為新華國民,享有一切國民權利。戰後,所有人既可以選擇繼續入伍,也可以選擇脫下軍裝,進入新華夏本土。因此,對於戰爭依舊忐忑,但是為了心目中理想的生活,都是激情澎湃的參加訓練,以獲得最後的勝利。

另外,為了加強軍力,還從北美本土調集了一千二百名國防軍。

林航曾經試著向赫哲人借兵。但是,即使是最親近崖山人的費雅喀人,麵對曾經的宗主國,都拒絕了出兵要求,讓林航等人又氣又恨。

無奈之下,崖山人隻能咬牙堅持,以贏得勝利,從而引起滿清內部的變亂。

雖然此次作戰,依然由熟悉本地情形的陳小虎擔任總指揮。但是,陳小虎本身的軍事素質還是有待提高。因此,還是將森田次郎帶在身邊,兩人一起查看永明城的城防。

在查看了永定城的城防後,森田次郎一臉嚴肅,“陳長官,鄙人提議,減少城牆的駐守兵力,有一千人即可,將大部分兵力布置在城牆外側的炮兵高地上。”

陳小虎大驚,“為什麼?在城牆布置主力兩千人可是林總督與本土參謀部定下的方案。”

“城寨雖然堅固,但是我們人手太少了。您算算,即使是兩千人,布置在超過三裏的城牆,還能夠形成有效的火力?”

陳小虎反駁,“那你還要減少布置在城牆上的兵力?”

“鄙人的建議是,減少城牆的駐守兵力,增加在城牆外炮台的兵力。陳長官請看,”森田次郎指著沙盤,“我們在成千外已經構築了三個炮台群,都是處於高地上。而且,都是布置在通往永明城的必經之路兩側,縱深還較大。如果我們在此駐守兵力不多,很容易為敵軍所乘。相反,若我們在這個陣地布置重兵,敵軍急切下必然難以攻克。高地周圍多山,他們隻能在高地中間的峽穀展開進攻。那麼,我們的火炮就可以發揮最大的交叉火力優勢,將敵人殲滅在城牆外麵。”

陳小虎很是不明覺厲,但是也不敢擅自決定,將森田次郎的建議轉達給了林航。

林航也是個軍事門外漢。但是他也覺得森田次郎的建議可行性方麵確實超過了軍部參謀們的紙上談兵,咬牙確認了森田次郎的建議。

不過,林航多了一個心眼。他在朝鮮人中發動了大規模的宣傳,宣揚滿清軍隊的殘暴。一旦清軍破城,等待朝鮮人的必然是屠城。在明末清初,滿清對朝鮮的屠殺依然讓朝鮮人曆曆在目,很輕易的就相信了崖山人的宣傳。更何況,崖山人還宣布,隻要登上城牆,參與防守,此人就可以獲得100華元的獎勵。立有大功者,還可以直接成為新華夏國民,戰死者還有另外補助。朝鮮人青壯為了得到獎勵,最後也是大部分登上了城牆。

而林航自己也悄悄的準備了艦船在港口,打算一旦事有不順,就帶著大家夥一起逃命。

森田次郎將剩餘的兩千多名士兵分配到了三個炮兵高地,整個戰場大有風雨欲來風滿樓的蕭瑟、壓抑的氣息。

在乾隆的催促下,軍機領班大臣傅恒終於在66年2月,在寧古塔(後世的牡丹江市附近)囤積了大量糧草,同時一萬兩千名精兵也抵達寧古塔,由吉林將軍恒祿領軍。雖然隻有萬餘精兵,役夫卻超過5萬。

寧古塔距離海參崴大約400公裏。在現代這個距離不算什麼,可是在古代,還是寒冷的冬季,行軍的艱辛可想而知。恒祿為了所謂的出奇製勝,不斷的下令加快行軍,打算給海參崴的敵人來個突襲。

卻不知道,陳小虎是個怕死之人。為了達到知己知彼的目的,早就派遣大量的人員進行不間斷的探報,這些密探還都是當地人,隱蔽性更好。這些當地人雖然不敢明著對抗滿清,但是隻是暗中刺探滿清的情報卻沒有太多壓力。因為,崖山人為此支付了不低的代價,足以讓他們安穩的過個冬天。這些密探在清軍臨近定遠城100多裏的時候,就發現了他們的蹤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