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頭大如鬥的費雷拉(1 / 2)

最後西班牙人無奈中得出的解決辦法就是,讓新墨西哥總督區出兵驅逐或消滅新華夏人。當然,他們對於殖民地軍隊能夠打敗新華夏人其實並沒有抱多大期望。在他們心目中,殖民地軍隊的作用最多是試探,後期的勝利靠的還是強大的西班牙帝國海軍。

這是岡波斯的意見,自然因此也是得罪了西班牙帝國的新西班牙總督。

新墨西哥總督費雷拉接到國內的命令,鼻子都歪了。不過最令他生氣的,竟然不是新華夏人,而是阿裏亞斯這個二貨。你說,我任期都快結束了,馬上就可以憑借這些年來的撈的金錢,舒舒服服過完下半輩子,你偏偏給我捅出這事情來。

如果什麼東西都是宣稱是自己的就是自己的,那事情也太簡單。否則,北美也不會有那麼多印第安人土著了不服自己的管教了。

現在倒好,在沒有金銀也沒有什麼資源的那麼個窮哈哈的北美,突然冒出個硬骨頭,這可是曾經輕鬆蹂躪了菲律賓的新華夏,在他們的大鐵船麵前,幾乎沒有一合之敵,你說要不要出兵。出兵吧,即使戰勝了也必將損失慘重,還不值得出兵的費用呢,這個戰勝的概率幾近為零;戰敗了就更慘了,自己說不定要上軍事法庭。

不過,國王都下命令了,隻能勉為其難的接受了。

此時,新墨西哥總督區有7萬多人的殖民地軍團,表麵上看實力足夠大了。但是,要考慮到,這個軍團的士兵來源是當地的西班牙人後裔甚至是歸化土著人,不僅沒有嚴格的軍事訓練,連最基本的紀律性都很差,就別指望他們與西班牙本土的主戰兵團相比較了,甚至連本土的地方軍隊戰鬥力都比他們強上一截。更何況,新西班牙的區域太過廣闊,而且,重點區域從來都是墨西哥與古巴。墨西哥的銀礦以及古巴蔗糖與紅木是西班牙人最需要的。這些重點區域必須重兵集結以防範英法等強盜國家的侵襲。

因此,堂堂新西班牙總督,此時能夠集結的最大機動兵力,也不過一萬餘人,火炮800餘門。這股力量在北美也不算小了。

墨西哥雖然距離洛杉磯不是很遠,但是。墨西哥是處於高原地帶的。墨西哥高原占全國麵積的5/6,北起墨、美邊界,東、西、南三麵為馬德雷山脈所環繞,麵積120萬平方公裏。高原邊緣山脈的外側陡峭,內側平緩寬廣,使高原在地貌形態上似一方桌隆起在兩側海岸平原之上,故稱“梅薩”(意為桌狀高原)。 墨西哥地形主要為山地和高原,總稱墨西哥高原,所以後來的墨西哥又被稱為“高原之國”。

因為地形多變,所以後來的美墨戰爭才能讓裝備及素質均大大高於墨西哥軍隊的美軍止步於後來的美墨邊境。否則,墨西哥就不會隻是丟失了近一半的領土那麼簡單了。

複雜的地形造成了新西班牙總督區軍隊從陸路上出發幾乎不可能,況且沿途的印第安人也說不上友好。無奈之下,新西班牙總督區的軍隊隻能通過船隻運送到洛杉磯。但是,此時新西班牙的海軍力量集中在古巴附近,而此時南北美洲的分界線巴拿馬運河還沒有出現,因此西班牙人隻能從古巴一路向南繞過南美洲最南端的德雷克海峽,即使是最良好的狀況,3個月的時間抵達洛杉磯已經算是快的了。

為此,西班牙人集結了大小船隻共374艘,才能將這麼多的部隊及足夠的補給從加勒比海調運到北美的太平洋沿岸,經過繁瑣的一些列準備工作,1768年2月正式出兵。

崖山人索然已經推斷此次西班牙人的進攻應該是從海路上發動的,但是,待印第安人密探翻山越嶺從墨西哥城傳來消息,西班牙人的殖民地軍隊從海上發起進攻,就終於放下心來。

西班牙自從無敵艦隊被毀滅後,西班牙海軍在世人心目中就是個魚腩。雖然經過曆代西班牙君主的努力,西班牙本土艦隊的實力還是逐漸恢複中的。雖然沒有超過死對頭英國人,但是也是處於除了華夏人以外的前三強。

隻是這一次,從殖民地出發運送軍隊的艦船,戰鬥力就值得懷疑了。西班牙人怎麼會允許殖民地的海軍有實力挑戰本土艦隊。雖然哈瓦那有此時美洲最大的造船廠,西班牙有許多風帆戰列艦都是在那裏生產的,但是這些戰艦建造好後都是劃撥到本土艦隊的。

也就是這一次事發突然,必須殖民地出兵,費雷拉總督才能征用此時還在船塢上的2艘三級風帆戰列艦,排水量1300噸與1500噸。打算以此為主力,遠征新華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