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英國人的小算盤(1 / 2)

新華夏麵對美利堅的請求,也是有點頭疼。從本心上將,新華夏不希望美利堅快速發展。但是以林航為首的理智派明白,這不過是新華夏人一廂情願的願望,一個資源豐富的國家想要發展,是任何國家都無法阻止的,就比如後世的華夏天朝,即使是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全麵封鎖,又與前蘇聯交惡,但是依然發展了起來。

既然如此,就順水推舟,做個好人吧。新華夏參照與大明的關係,將美利堅安排在同等地位,規定將一些關鍵技術可以有限製的出口,比如1000噸級艦船以下艦船製造技術轉讓,鐵路技術雖然轉讓,但是也隻允許建造在美國的東部幾個大城市之間,不得向西延伸。美國雖然是新生國家,但是領導者也都是一時俊傑,倒算得上成熟的政治家,考慮問題也比較全麵,自然明白新華夏的顧慮,予以同意。

至於民生工業就更好解決,完全就是後世的招商引資模式,新華夏獲得實利,美利堅幾年後獲得相關技術。

設立大使館的國家中,最無奈的算得上是英國人了。

對於新華夏在從北美獨立戰爭期間的種種行為,雖然做的隱蔽,但是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英國人可是知道的一清二楚。雖然抓不到證據,但是英國人需要證據嗎?

隻是新華夏不好對付啊,並沒有別的原因,隻是因為距離太遠,位於北美西部,讓英國人鞭長莫及。曾經有人提議對新華夏的澳洲下手,澳洲距離新華夏本土同樣很遠,補給困難,而英國在遠東卻有大量的補給點,遠征澳洲的戰爭,英國人獲勝概率很大,因為英國人的鐵甲艦也在快速裝備海軍,甚至噸位也在逐漸增加,有了與新華夏爭雄的資本。

不過,有人反對,因為不值。不錯,在英國人字典裏,國家榮譽之類的雖然有,但是並非不可或缺,最主要的是實利。對於澳洲那個鳥不拉屎的地方,已經占據了最好的地方了,還要那麼多沙漠幹什麼?勞師動眾,油漆是耗費大量金錢,不值得。要知道,現在的英國國庫還空虛著呢。

不過,有人提出一個方案,幾乎獲得了所有人的讚同,那就是,結交遠東的滿清,不僅能夠給新華夏添堵,還能給英國創造出一個巨大的市場。

雖然幾年前曾經有過菲利普策訪華,但是當時滿清還沒有到山窮水盡的地步,但是現在卻不一樣了。

南方的大明依然在消化上一次戰爭的成果,滿清曾經多次試圖利用當地的反明勢力展開破壞行動,但是在大勢上是於事無補的,江浙、安徽、兩湖、兩廣以及江西局勢逐漸穩定,大明有了一塊牢固的基地,且這塊基地算是華夏的精華之地,無論人力物力還是資源,都是超過了滿清掌握的土地。隨著大明政權的穩固,距離反攻之日已經不遠。

反觀滿清,由於大明的宣傳,滿清對於瀕臨大明的地方掌控力直接下降,有許多當地官員被刺殺,導致這些地方根本沒有人願意去這些地方當官。更糟糕的是,滿清朝廷對漢族官員的吸引力與凝聚力大大降低,參加科舉的人都一年少似一年。滿族人統治的根基雖然是滿蒙一體,但是漢族官員治理漢地也是滿清的基本國策,沒有了足夠的漢族官員,憑借那些整天舞刀弄幫甚至鬥雞走狗的八旗子弟治理國家,簡直是個笑話。

這就是少數民族征服漢地的悲哀,他們沒有充足的人口實施有效的控製,隻能依靠漢人,一旦有漢人政權新立,他們的統治就會岌岌可危。

乾隆及其大臣們想到的對策無非是收縮兵力,駐防京畿,另一麵,將滿人大部分搬遷回東北,加強對東三省的控製。

因此,與在新華夏建立使館,在給新華夏製造一個穩定和平的假象之後,有一支代表團與1781年5月悄悄的訪問滿清。

與上次非正式的訪問不同,英國這一次派遣了外相福克斯出訪。福克斯可不是一般人,他是國會多數派輝格黨的首腦人物,內閣首相波特蘭公爵其實就是個擺設,他才是內閣核心人物。福克斯雖然不受國王待見,卻是英國著名的政治家和演說家,無疑是出訪的最佳人選。

福克斯這一次訪問滿清可就與菲利普策不同了。菲利普策算得上是一名帶有點理想的理想主義者,而福克斯就是地道的政客了。他對於滿清普通民眾的生活根本就不關心,對於享受的種種特權也是甘之如飴,直到見到乾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