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荷蘭的威廉三世入主英國,英國人與荷蘭很是好上了一段時間,荷蘭人的資金與英國人的武力相得益彰,簡直是珠聯璧合的典範,但是,其中獲益最大的還是英國人。正是有了荷蘭人的資金,英國人的海軍才能得以迅速擴張,並超過了荷蘭人,最終通過第四次英荷戰爭徹底將荷蘭人踩到了腳下。
但是,為了加強對遠東的控製,小皮特還是硬著頭皮來到阿姆斯特丹。
荷蘭人比較難搞定,因為他們是商人,後世商人出身的美帝總統特朗普的善變可是舉世聞名的。但是商人也是容易搞定的,重要你願意給他們讓渡出一些利益。小皮特就很聰明,直接提出,願意將從第四次英荷戰爭中收獲的荷蘭商船交還給荷蘭人。
荷蘭人雖然其實更想英國人承認之前從荷蘭購買的債券有效,從而可以繼續償還,但是這顯然是不可能的,因為英國人也缺錢呐。既然如此,獲得先前的商船,也是勉強可以接受的。
因此,英國人與荷蘭人也成為了一個隱性聯盟,英國同樣可以利用荷蘭在東亞的據點進行補給。
這兩個聯盟,無一例外的,都將目標對準了新華夏。
1787年四月,英國與荷蘭組成的聯合艦隊64艘艦船,其中27艘鐵甲艦,首先在印尼雅加達海域展開聯合巡邏,並一路南下,來到了新華夏在澳洲唯一的據點墨爾本附近。
新華夏雖然重視澳洲,並率先與英國人圈好了地盤,但是,由於澳洲實在遙遠,似然鐵礦品相好,開采也比較容易,但是綜合成本較高,遠遠超過從朝鮮獲得的鐵礦石,因此,新華夏還是暫緩了在澳洲的采礦計劃。
因為此時澳洲的地位還沒有凸顯,所以崖山人也就沒有大力發展墨爾本,已經開發超過15年了,但是人口也不過五千餘人,這樣的據點雖然在西方國家看來,已經不錯了,就比如受到新華夏的刺激,英國人也提前在悉尼布置據點,也開發了十幾年,但是人口也不過兩千餘人。
因此,雙方對澳洲的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所以,在澳洲,初期還有一支艦隊駐紮,後來,新華夏海軍艦船開始更新換代,陳舊的艦船被銷毀或銷售,在澳洲的艦隊也被裁汰,代之以海岸警備隊的形式來維持治安,隻有三艘千噸級的護衛艦,以維持最低限度的安全。
崖山人很有自信的認為,任何國家都不可能在海上對自己構成挑戰。
可惜,世事難料。新華夏意圖在美洲與東亞實施排他性的海洋政策,終於刺激到了西方列強。英荷聯合艦隊來到墨爾本,直接下了一個最後通牒,敕令墨爾本解除武裝投降。
三艘護衛艦即使單艦威力上也許不下於聯合艦隊,但是畢竟數量太少了。
艦隊司令張開陽思索良久,還是決定不戰而逃,在敵方艦隊沒有抵達墨爾本海灣之前,就率先衝出港口,一路北上。
龐大的聯合艦隊雖然實力占有絕對優勢,但是船速確實比不過新華夏的護衛艦。新華夏的護衛艦船型修長,最高速度甚至能夠達到28節,遠遠超過別的國家20節不到的速度。
張開陽率領艦隊一路北上,越過印尼群島,來到菲律賓附近,艦隊補給不足,請求在菲律賓獲得補給,
但是他永遠不會想到,西班牙這個二五仔,已經與曾經的對手聯合到了一起,雖然沒有加入聯合艦隊,但是卻加入了這個英荷隱性聯盟。
馬尼拉的西班牙殖民當局顯然也得到了國內的指示,以擅闖自己國家的海域為由,扣留了張開陽的艦隊。
張開陽艦隊失去補給,不僅食物等物資奇缺,就連作為動力的煤炭都消耗殆盡,此時的艦船就是浮動在海上的活棺材,實在無法可想,隻能打起白旗,宣布投降。
不過,西班牙人倒是不敢虐待這些被俘虜的新華夏軍人。
新華夏海軍雖然被勒令下船,並且解除了武裝,但是待遇很好,所有人的夥食與西班牙海軍待遇等同。
原來,西班牙人此前在新華夏吃了太多的虧,有點心理陰影,他們很是懼怕新華夏的潛力。這次在遠東醞釀的戰爭風暴,西班牙並不打算直接參與。當然,如果英荷聯軍獲勝,西班牙也許會痛打落水狗。但是,西班牙內心卻並不是很肯定這樣的結果。因此,為了給自己留條後路,還是善待這些新華夏俘虜為好。
因為,西班牙人扣押新華夏艦隊的理由是擅闖自己的海域,在道理上確實說得過去,也不怕新華夏事後追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