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冠誠極為重視此次與新華夏的聯係,為此派出了當初在新華夏留學的同期同學外長顧維中前往新華夏,還攜帶了自己的親筆信,是交給林航的。林航當初對這些留學生沒少照顧,與這些留學生很是熟悉。這些年林航雖然早已退休,但是在新華夏的關係根深蒂固,影響力依然巨大。
這一次大明向新華夏求援,對於新華夏來說也是一個極大的挑戰,不僅現在的政府主要官員參與了討論,就連林航、張柏林這些所謂的谘政也參與了討論。
雖然是國是會議,按照道理,應該是現任政府官員起主導作用。但是很無奈,這些與會的高官基本都是崖山人的後代,都是林航、張柏林等人子侄輩,平時沒有這些老家夥參與也就罷了,隻要這些老一輩參會,基本上就是老家夥們的一言堂,這一次也不例外。
在清除掉拋磚引玉式的發言過後,矛盾的焦點就發生在林航與張柏林之間。
張柏林一貫是保守作風,認為自家的子弟兵最金貴,不能為任何人出頭,免得造成無謂的傷亡。
而林航則認為應該支持明軍作戰,理由就是,大明為了讓新華夏出兵,表示願意放棄貝加爾湖——大興安嶺以北地區,並承認新華夏對這些地區的所有權。
林航說道,“西伯利亞地區雖然現在看來,一片荒蕪,但是我們都知道,他是一塊巨大的聚寶盆,煤、鐵、石油資源十分豐富,一旦大明確認我們對這些地區的所有權,我們就能極大解決鐵礦稀缺的難題。”
張柏林反駁,“可是我們已經擁有了澳洲,又何必占據著冷到極點的西伯利亞,要知道,即使在後世,老毛子對遠東的開發也是少之又少,就是條件太艱苦了。”
林航說道,“雖然說,現在澳洲是我們的,但誰能保證,澳洲永遠是我們的?距離實在太遠了,當初最強盛的大英帝國,也阻止不了澳洲獨立,我們,恐怕將來也很難保證一直擁有澳洲,遙遠的地域差別最容易催生不同的民族,就比如美利堅、澳大利亞之於大英帝國。”
張柏林詢問現任的陸軍部總參謀長陳琳剛,“陳部長,我們的陸軍有做好出征的準備了嗎?”
陳琳剛回答,“回稟張資政,我們現在的陸軍已經有12萬人,並且全部裝備的89式針刺後膛槍,戰鬥力大增,已經進行了大量訓練,隻是沒有實戰的磨練,有些欠妥。”
林航說道,“正因為如此,我們更應該支持此次對大明的出征,順便磨練一下部隊。此次出征,我們主要是打下手,不用衝鋒在前,天下還有比這更好的磨練機會嗎?”
陳琳剛表示很同意林航的觀點。
而海軍更是踴躍支持,因為他們的無畏艦已經裝備了五艘,也正打算試試無畏艦的對地攻擊能力呢。
新華夏總算同意出兵四萬攻擊滿清的京畿地區。
再說伊達爾哥。
伊達爾哥等人組建的“文學與社交會”,雖然看著冠冕堂皇,行事也十分低調,但是還是引起了西班牙殖民當局的注意。說起來這也怪新華夏,由於插手了海地革命,讓海地革命提前獲得成功,大大震驚了他們,為了能夠繼續霸占美洲,不僅加強了軍備,擴大了殖民地的軍隊,還在但皇帝大肆發展密探,以監視民間。
於是,低調的“文學與社交會”也就進入了殖民者當局的視線,使得這個秘密組織遭到破壞,許多參加者被捕。
伊達爾哥為了應付這種緊急情況決定提前起義。1793年6月5日,返回墨西哥的伊德爾哥敲響教堂的鍾,召集了當地的群眾,號召大家為自由和土地而鬥爭。他向大家呼籲:\"你們願意自由嗎?300年前可恨的統治者奪去我們祖先的土地,你們願意全力以赴地奪回嗎?\"群眾高喊\"獨立萬歲!\"\"打倒壞政府!\"\"消滅統治者強盜!\"這就是著名的\"多洛雷斯呼聲\",後來,墨西哥人民把這一天定為墨西哥獨立日。
伊達爾哥率領起義軍向駐守在附近城市的政府軍隊展開進攻。伊達爾哥為了動員群眾,下令廢除奴隸製度,廢除墨西哥人的貢稅,將一切非法奪取的土地歸還墨西哥人。大批下層勞動群眾紛紛投奔起義隊伍,他們拿起斧頭、砍刀、棍棒到處攻打大地主莊園,燒毀房子,沒收財物並處死不少作惡多端的大莊園主。墨西哥革命一開始就具有鮮明的反殖民主義和反封建的性質。起義部隊取得了很大成功,起義席卷整個墨西哥北部並逼進首府墨西哥城,隊伍迅速擴大到8萬人。但是伊達爾哥缺乏軍事鬥爭的經驗,在軍事進攻問題上猶豫不決,本來可以乘勝一舉攻下墨西哥城,而伊達爾哥卻錯誤地下令撤軍,喪失了戰機。此後起義部隊雖然還取得了一些勝利,但由於缺乏堅強統一的軍事指揮,內部又發生分裂,戰鬥力逐漸削弱。1794年初起義部隊在轉移中遭到敵人伏擊,伊達爾哥和幾名主要領導人都被俘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