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朝鮮,就不得不說道經常被中國人形容為“一衣帶水”的鄰邦,日本。
相比較由於新華夏的蝴蝶效應而產生變化的大明與朝鮮,此時的日本依然是保守封閉的德川幕府統治時期。因此,日本雖然早就進入新華夏的視野,但是與新華夏的聯係卻最少。因此,來自日本的移民大多數是偷渡過來的,摁扣並不多,一年一千多人已經是頂天的了。
因此,日本在新華夏的關注程度,甚至連西歐的葡萄牙都比不上,因為葡萄牙至少還有巴西,還有澳門這些殖民地,都讓新華夏比較感興趣。
話說,此時的拉美已經成了新華夏與美利堅的後院了。
張軼輝對拉美有些不了解,就向林東旭詢問一些詳情。林東旭在巴拿馬待了許久,對於近在咫尺的南美自然比較熟悉。林東旭說道,“原本,在我們新華夏的暗中支持下,拉美的獨立運動進展還是比較喜人的,在各地都有反抗殖民軍的起義軍。玻利瓦爾與聖馬丁更是最傑出的領導人,由於得到了我們與美國的支持,起義軍發展極為迅速。而且,二人都有很高的軍事素養與極大的號召力,在他們的率領下,拉美的起義軍一北一南迅速推進,並最終解放了絕大部分的拉美地區。但是,隨著拿破侖戰爭的結束,西班牙人得以將注意力再次轉向拉美,他們的日子就不好過。”
客觀上講,由於新華夏暗中支持拿破侖,早了兩年掌握大權,使得拿破侖更早的集中了法國人的力量,對於歐陸造成的破壞範圍更大,時間更長。拿破侖鼎盛時期,甚至控製了除了俄羅斯在內的其餘歐洲地區,就連西班牙、普魯士、奧地利這些傳統歐陸強國都成了法國的附庸。別的不說,至少在拉美,西班牙與葡萄牙這兩個宗主國的影響就受到極大的衝擊。
隻是,隨著反法聯盟最終獲勝,西班牙再次組織了海軍遠征拉美,起義軍畢竟不是正規軍,軍事素質不高,再加上西班牙有英國人的支持,起義軍已經損失了大部分的沿海地帶。
林東旭因此詢問道,“軼輝哥,現在拉美形勢嚴峻,我們新華夏是怎樣的對策?”
張軼輝顯然也是有點頭痛,“東旭,不瞞你說,我們也是很頭痛啊。從北美看,我們新華夏的國際形勢似乎是最好的,有盟友,卻沒有直接的對手,不像美國,幾乎處處是對手。但是,從整個全球形勢上看,我們新華夏卻是大大不妙啊。”
眾人原本還比較散漫,聽聞張軼輝的言語,也緊張起來,若說哪一群人最關心新華夏的情勢,崖山人當仁不讓,因為新華夏都是他們一手主導建立的。
張軼輝繼續說道,“首先我們從最切身相關的遠東來看,大明現在大國心態明顯,要爭奪我們在華語圈的領導權。雖然他們由於海軍實力的限製,不可能影響到澳洲與美洲,但是在南亞與東南亞已經形成了對我們直接的競爭關係,最明顯的的就是同屬華夏聯邦的新加坡自治領以及蘭芳自治領也因為受到大明的影響,有退出華夏聯邦的趨勢。至於泰國就更不必說了,鄭信已經直接遣使南京,獲得了大明藩屬國的地位,對於華夏聯邦觀察員國的身份顯然已經棄若敝履。而我們與大明雖然在政治上依然是聯盟關係,但是在經濟上多有糾紛,甚至國內的許多叛亂都與大明有關。說實話,我們新華夏想要發展,離不開大明,所以這是我們最難處理的關係。”
眾人點頭。
張軼輝顯然談興正濃,這些都是崖山人後代,算得上是自己最親密的夥伴,也不用藏著掖著,“再說歐洲。之前,我們支持拿破侖挑戰整個歐洲,雖然打破了歐洲舊有勢力的格局,並借機與美國平分了拉美,但是,拿破侖太過驕傲,四處樹敵,還是輸了歐戰,並將法國帶入深淵,也導致我們新華夏歐陸政策失敗。所以,從全球的國際形勢上看,我們幾乎沒有朋友。再看一下美國,雖然他們與英國人為敵,但是,現在英國人也明白,與美利堅為敵殊為不智。因為美利堅的海軍根本不可能對英國人構成威脅,再加上美國陸軍在加拿大軟腳蝦的表現,讓英國人看透了美國人的實質,他們已經不可能對英國全球利益構成挑戰。現在,在全球海洋上,能夠對英國構成挑戰的,就隻有我們新華夏了。而現在,英國人成了西方事實上的海洋霸主,且糾結了許多小弟,我們新華夏想要與之為敵,實在是力有未逮。”
陳惟漢畢竟年輕,有些擔心道,“難道英國人會像對付法國人那般給我們來個反華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