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二章 苦澀的島津齊興(1 / 2)

島津齊興內心十分苦澀。通曉曆史的他其實早已經規劃了好了一整套的計劃,計劃的基礎就是武力倒幕成功,掃除幕府這一阻礙日本發展的主要障礙,從而讓日本在最短的時間內崛起,進而躋身強國之林,能夠掌控自己的命運。但是,他卻沒想到外界尤其是新華夏的反應竟然這麼大,來的這麼迅速。

按照他所知的曆史,新華夏在打開了日本的門戶後,曾經放任日本自我發展了二三十年,直到國內出現了反抗幕府的苗頭才開始協助幕府鎮壓反叛,將日本再次按倒在了泥潭裏。

所以島津齊興理所當然的認為,新華夏在日本並沒有切身利益,不會太早關注到日本,以自己編練的新式軍隊的威力,一年時間足以統一日本。隻是,可惜,新華夏甚至連半年的時間都沒給自己。

不過,即使是被迫將權利的大頭交給了幕府,但是過於強盛的幕府反而讓幕府處於眾矢之的的位置,畢竟,終於將壓在頭頂的一座大山移走,誰都不想這座大山再回來,按照新的憲法,幕府將軍已經放棄了將軍頭銜,直接降格成了一個大名,雖然是地盤最大的大名,但是也與大家在地位上平起平坐了,至少沒有了監控自己的權利,有利於大家的自由發展。

而且,島津齊興也並不是沒有反製措施的,他主要提出了兩個論點:

一是,軍隊國家化。即所有大名不得擁有軍隊,軍隊由國家代表也就是天皇直接掌控,所有大名名下最多可以擁有一支維持治安的警察部隊。

二是,中央集中財政。即所有的大名必須根據石高數的不同,提供不同數量的稅賦上交國家。

這樣,國家掌握了軍權與財權,就不用擔心下麵的大名造反了。

不出意外的,幕府提出了反對,交出軍權與財權,自己就與待宰羔羊沒什麼兩樣,豈能答應?雖然薩摩藩與長州藩為了顯示對島津齊興建議的支持,率先表示願意交出自己的軍隊,幕府代表菅直人也隻是冷笑,假模假式的樣子能欺騙得了誰?他甚至連理由都懶得找了,直接表示,絕對不會同意這兩份提案,這是對地方權力的過多幹涉,必然引起國內動亂,最多願意答應第二條,提供一部分稅賦給天皇政府以維持天皇政府的維持費用。

隨後,菅直人提議,既然大家都享用表決的方式解決問題,那就舉手表決吧。

菅直人對於阻止這兩項提議能夠成功還是比較有底氣的,因為親近幕府的親藩大名與譜代大名掌握近四成的權重,足以阻撓不利於幕府的提案通過。

然而,島津齊興也卻是個陰人,他知道當著幕府代表的麵,親近幕府的大名不會明著支持這個提案,建議在三天後表決這個重大問題,並以不記名投票的方式表決。

菅直人為人比較直接,或者說是比較傻缺,對政治的彎彎道道其實還是了解不多,之所以能夠成為幕府代表,無非是因為與將軍一起長大,關係親密,將軍以為他可以了解自己的想法罷了。可是,將軍什麼都考慮到了,就是忽略了菅直人二缺的特質。

二缺的菅直人自信於幕府的威信,理所當然的認為這些譜代大名與親藩大名就應該與自己站在一起。可是他忽略了一點,人,都有寧為雞頭不為鳳尾的想法,即使是親兄弟都要明算賬,更何況是200年前流傳下來的關係?現在大家地位都平等了,何必聽你的?尾張大名就是一個典型的事例。

更何況,掌握此時日本最強大軍隊的幕府就是懸掛在大家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大家都想毀掉這支劍,這樣才能實現真正的地位平等。

三天後,不記名投票現場,菅直人站在投票箱麵前,看著一個個大名將投票投進了投票箱。這些大名有的目光閃爍,有的坦然麵對,也有的充滿自信,比如島津家。島津家這些倒幕派也就罷了,菅直人根本就不想理會,至於有些人畏懼,有些人坦然,島津很自然的認為這些人是畏懼幕府的權勢,自然會向著自己,心裏十分得意。

可是,無論如何作態,不記名投靠讓菅直人吃了大虧。後知後覺的菅直人驀然發現,會議竟然以85%的讚成率通過了島津齊興的兩個提案,曾經的盟友竟然大多數都背叛了自己。

氣憤難耐的菅直人直接站了起來,眼露凶光,“誰?你們有哪些背叛了將軍?”親近幕府的大名們此時卻個個顯得相當坦然,莽直的菅直人根本不可能從這些老狐狸的臉上看出什麼。

不過菅直人也有絕招,拍案而起,“我們幕府絕對不會同意這個強加在自己頭上的提案,大不了再次兵戎相見。”話語未落,就極速邁動自己短小的雙腿,出了會議大廳,退出了談判,以表示對這兩個提案的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