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西方世界主要國家愛之間矛盾重重,很少有聯合的機會。然而,隨著新華夏的崛起,西方世界主要大國有了聯合的趨勢,比如,一項孤立的大英帝國,也曾經悄悄的多次聯合西班牙,荷蘭與新華夏對抗過。
不過,這些都是暗地裏悄悄進行的,直到此時,東方另一個令人駭然的國度,被拿破侖稱為“睡獅“的大明在東方重新崛起,並初次露出了獠牙,對準了呂宋,才讓西方世界真正驚懼。單獨的新華夏並不足懼,他們雖然有技術,有經濟實力,但是沒有充足的人口,連自身的領土都比較難以開拓,就更別提對外部的殖民了。單獨的大明也不足為懼,他們有人口,有資源,但是內部矛盾重重,且沒有開拓殖民地的野心。
但是,現在情形不同,這兩個國家不約而同的展開對外殖民,大明是針對東南亞,而新華夏是針對南美洲,除此以外,還有一個共同的擴張區域,那就是太平洋地區。而這兩個國家的聯合,就是分令人驚懼了。這兩個國家聯合起來,占據世界總人口的三成,經濟總量也超過世界的三成,更有數之不盡的鋼鐵巨艦,海軍總實力即使以噸位計,也是遠超大英帝國。
驕傲的大英帝國第一次審視在自己的“光榮孤立”與大陸平衡”政策。其核心就是維持歐陸的各國的均勢,讓大英帝國以超然的姿態左右縱橫。
然而,現在大明帝國與新華夏同時露出了獠牙,且聯手態勢明顯,讓強大的大英帝國單憑自己根本不可能應付,由此,再次想到了聯盟。
英國人想到的首要目標就是法國。作為西方世界綜合國力僅次於英國的國家,法國無論是人口還是國土麵積都是西歐最多與最大的,隻是現在處於英國人壓製之下,舉步維艱罷了。
但是,兩國早就因為拿破侖戰爭而交惡,雖然路易王朝是英國人推上位的,但是民心所向,卻是帶領他們登上歐洲霸主地位的拿破侖。路易王朝雖然不喜歡拿破侖,卻不敢違背民意直接與英國人交好,否則迎接它的隻有垮台。
不過,英國人也有招。拿破侖戰爭之後,法國人主要的損失不在於本土,而是海外殖民地的大量喪失,獲利最大的就是英國。英國人想要討好法國人很簡單,隻要舍得。
為此,攝政的威爾士親王派遣自己的親信查爾斯詹姆斯福克斯前往法國與法國人談判。
此時的路易十八由於長期軟弱的個性,導致在國民心中沒什麼威望,也是急於提升自己的影響。聽聞英國人前來商討結盟事宜,十分欣喜,委派自己的親弟弟,後來的查理十世,現在的阿圖瓦伯爵參與談判。
阿圖瓦是一個十足的強硬守舊派,傾向於以鐵腕恢複國王的權利,並恢複法國昔日的榮光。隻是由於自由派當政讓他似乎顯得有些無所事事,但其實是在四處串聯,打算來個執政奪權。
路易十八將談判的權利交給他正合他意。
其實其實也沒什麼太多的談判技巧,也沒有多少的勾心鬥角,一個願意將自己從對方獲得的東西歸還,前提知識單純的結盟,甚至正式的軍事聯盟都算不上,暫時也就是停止敵對活動罷了。而且,英國人也是出了血本了,表示,如果法國人在以後願意配合英國人展開軍事行動,將允許法國艦船通過蘇伊士運河,甚至願意將中南半島的部分權益交給法國人,比如越南。
阿瓦圖一看就心動了,即使簡單的停止軍事行動,什麼都不要付出,都能重新獲得自己先前的殖民地,將來更有新的殖民地納入自己口中,還有什麼好猶豫的呢?
雙方首先簽訂了一個友好互助合作條約,聽起來很有新華夏特色,其實在後世都是爛大街的代名詞。簽訂次跳躍其實知識第一步,為將來在互信程度提高後見了,正式的聯盟奠定了基礎。
這份協定雖然有濃重的保守派痕跡,但是路易十八本身也是希望提升法國的國家地位以穩固自己的政權的,因此,最後簽訂了這份友好互助條約,
接著,福克斯開始訪問歐洲第三海軍強國西班牙。西班牙此時對英國人的憎恨其實要超過法國人對英國的觀感,正因為唄英國人連著戲弄了兩次,都是答應出兵而最後關頭卻靜坐,讓人十分無語。因此,福克斯並不是單獨前往,而是帶上了阿圖瓦公爵。
作為打斷骨頭連著筋的親緣皇室,西班牙王室與法國王室關係天然親近。尤其是,法國人相當大氣,甚至算得上是個冤大頭。當初法國西班牙聯盟對抗大英帝國,卻在七年戰爭中失利,法國是失去加拿大,而西班牙是失去佛羅裏達。結果,為了安撫西班牙夢遊,法國直接大氣的將麵積更大幾乎是佛羅裏達十倍大的路易斯安那交給了西班牙人作為補償。也就是雄才偉略卻略顯小氣的拿破侖上台,才強行奪回了路易斯安那,卻也直接導致法國西班牙的關係更加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