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章 初露獠牙的日本(1 / 2)

水戶大名的背叛,使得德川家齊的命運已經注定。失敗了的德川家齊在家臣的協助下,倉皇退回江戶。雖然身處全日本最堅固的城牆之內,德川家齊卻已經明白自己的末日到了。失去了一支強有力的軍隊,再堅固的城牆也是擺設。

隨後,倒幕軍進軍江戶,一路,絲毫無阻,望風披靡。僅僅五日的時間,倒幕軍已經到了江戶城下,當天夜裏,江戶西城門士兵打開城門,倒幕軍進入江戶。

德川家齊自知末日已到,放火自焚,一同殉難的還有自己的妻兒以及少量的親信。

至此,天皇政府終於表麵上統一了日本,島津齊興得以掌控大局,聲勢一時無兩。不過,作為穿越者的島津齊興,顯然不不會滿足於一時的大權在握。隨後,頒布了一係列政治經濟法令:

1.政治上:“廢藩置縣”,加強集*權,頒布憲法

2.經濟上:“殖產興業”,發展工業,興辦企業。承認土地私有,允許土地買賣,引進西方先進科技技術.

3.社會上:采取“改曆”,“易服”,“剪發”等措施

4.軍事上:軍隊國家化。改*革軍製,建立近代化軍*隊,日本軍人進行武士道教育。實行征兵製,建立一支崇尚“武士道”精神、效忠天皇的軍*隊。

5.文化上:派遣留學生到歐美國家學習,效仿西方建立從小學到大學完整的學校教育體係。向學生灌輸忠君愛國思想。

6. 思想上:大力吸收西方的思想文化和社會風俗習慣,努力改造落後愚昧的社會風氣。

這些幾乎完全是明治維新的島津齊興版本。

島津齊興的改革,雖然直接觸及了大名的利益,但是對於中下層人士來說,卻沒有害處,甚至更大程度上講,好處反而增加了,因為改革給了他們之前永遠想不到的參政的權利。因此對於所謂的改革他們絕大多數人表達支持之意。

這是中低層,至於島津齊興與毛利齊熙這兩個此時日本國內最大的大名,他們雖然表麵上放棄了在本藩的絕對控製,但是卻在中央獲得了更多的權利作為補償,甚至直接控製了海陸軍,權勢前所未有的大,自然是隻有歡喜。

受到損失最大的,自然是各地的大名。但是,他們有能力反抗嗎?改革派祭出一直處於傀儡地位的天皇,這個活在人間的“神”來主導改革,很輕鬆的就獲得了中下層人士的支持,導致各地大名在自己領地的控製近乎崩盤,有些大名甚至就被自己的家臣架空,根本沒有置喙的權利。更何況,島津齊興也給了他們一定的補償,每年都可以獲得一定的經濟補償,相當於從前從領地獲得收入的三成,雖然大大削減,但是維持一家的溫飽也還是可以的。

於是,絕大部分的大名都慫了,當然不認慫的下場更糟糕。當他們拉起自認為絕對忠於自己的軍隊對抗天皇軍,才發現,自己的軍隊竟然成了一盤散沙,一觸即散,一點作用都沒有起到。

國內局勢的逐步穩定,為島津齊興加強軍備創造了良機。

島津齊興一貫的目標,就是強盛日本,讓日本不再淪為大明與新華夏的經濟殖民地,進而稱霸東亞。島津齊興明白,要想稱霸東亞,首先必須控製海洋,自然離不開一支強大的海軍。一方麵,島津齊興直接從英法甚至大明等海軍強國購買了大量的二手艦船,另一方麵,也花高代價從英國獲得了艦船製造技術,雖然噸位也不過6000噸以下,技術上顯得有點落後,但是再高的技術,以此時日本的實力,其實也製造不出來,倒是顯得實用了許多。

此時的日本自然缺乏資金,但是上自天皇,下自平民百姓,在“強盛國家”的號召下,節衣縮食,短短不到三年時間,截止1825年,日本海軍已經擁有了大小鐵甲艦五十餘艘,在東亞國家中,艦船總數量僅次於大明。

擁有了一定的海軍實力,島津齊興就將目光看向了外麵的世界。日本是一個資源匱乏的島國,想要發展,就離不開海外的資源。曆史上,日本在明治維新後曾經將中國作為最大的目標,朝鮮就是一個必不可少的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