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 普法戰爭(1 / 2)

1831年2月,焦急難耐的普魯士趁著沙俄軍隊被拖在巴爾幹的良機,向法蘭西宣戰。一方是早有準備且野心勃勃的普魯士,一方卻是對外軟弱、軍備不振且毫無防範的法國,勝利其實早已注定。

雙方剛開始的焦點集中在了邊陲重鎮拿?蒙薩勒鎮。法軍原本在此集中了超過七萬的軍隊,可惜,普軍數量更多,足足有十二萬的兵力,且後續部隊仍然在源源不斷的通過鐵路快速抵達此地。與數量相比懸殊更大的是,雙方兵員素質與武備的差距。此時普軍通過幾次統一戰爭,已經積累了相當大的戰爭經驗,絕對算得上歐洲一流的精銳陸軍,而且,幾乎所有的主戰部隊都已經換裝了後膛槍;但是,法國這些年將精力放在了海外,通過大力拓展殖民地從而獲得超額的經濟利益,已經成為世界第二殖民強國。但是,也正因為麵對的大多是裝備大刀長矛的冷兵器部隊,對法軍幾乎構不成多大威脅,法軍自然也沒有獲得什麼有效的近代戰爭經驗,而且裝備也主要是前膛槍,隻有少數精銳部隊裝了後膛槍,但是這些部隊並不包含拿?蒙薩勒鎮守軍。

最懸殊的還是火炮。雖然戰神拿破侖最擅長的是火炮,在拿破侖時期,法國也裝備著歐陸最大比例的火炮。但是,戰敗後,或是為了安撫對手,或是由於經濟原因,法軍幾乎沒有更新什麼新式火炮。倒是普軍在拿破侖的教訓下,對火炮的認識極其深刻,火炮無論是口徑、射程還是數量上都要遠超過法軍。

雙方的火炮對射僅僅持續了一天兩夜的功夫,法軍火炮陣地就被摧毀,然後,看似穩固的拿?蒙薩勒鎮被普軍拿下也就不出意外了。

普軍立即在這個小鎮重新布防,迎接即將到來的法國援軍。

被打了七寸的法國人,雖然感覺到了痛徹心扉的痛,但是卻更不能允許任由敵人在自己頭上拉屎撒尿。不得已從各地調集兵力,意圖收複拿?蒙薩勒鎮。

隻是,法國落後的交通直接限製了法國人的運兵速度。兩個月後,一支四萬人的前鋒部隊已經距離拿?蒙薩勒鎮不足30公裏處,但是從最遙遠的法國西北角調運的士兵剛剛走完了一半的路程,就這樣已經是苦不堪言的長距離急行軍了。

普魯士前線總指揮部很快發現了這種情況,當機立斷,決定先行打掉這支先鋒部隊。當天夜裏,普魯士士兵觸動七萬人,兵分三路,向法軍前鋒所在包圍而去。

第二天,茫然的法軍才發現,自己已經陷入了普魯士人的包圍。

結果又幾乎是一場屠殺,法軍原本數量就差不多是普軍的一半,裝備差,素質良莠不齊,大多是新兵蛋子。四萬法軍,戰死一萬朵,傷者不計其數,大多為普軍俘虜。普軍得勝而歸。

輕鬆獲勝的普軍信心更加高漲,也不再采取守勢,主動向巴黎進軍。法軍數次試圖攔截,均以失敗告終。

麵對幾近整線潰敗的法軍,普軍幾乎是以遊覽的心態向巴黎進軍的。在他們看來,從普法接戰到現在,僅僅半年時間,巴黎已經唾手可得,法國的戰敗已經成為必然。

可惜,東線出事了。

奧地利帝國(此時匈牙利地位還不能與奧地利平起平坐,因此還不是奧匈帝國),戰勝拿破侖帝國的四強國之一,擁有歐洲第三大的麵積(僅次於俄羅斯與奧斯曼土耳其)和第三多的人口(僅僅次於俄羅斯與法國),從這些方麵看,是當仁不讓的歐洲強國之一。但是,此時的奧地利,表麵上是烈火烹油,鮮花似錦,氣餒卻隱藏著諸多矛盾,尤其是其境內第二大民族奧地利民族,其要求分享權力的鬥爭正愈演愈烈,巴爾幹地區的斯拉夫問題也由於沙俄的參與而變得更加錯綜複雜。

表現在最需要團結一致的軍隊,就是由許多不同民族的人員構成的。這些不同民族,雖然有許多中上層軍官都懂的奧地利的官方語言,但是底層士兵大多出身貧寒,大多目不識丁,導致在軍地內部言語都不同,造成軍令難行。再加上拿破侖戰爭期間奧軍屢戰屢敗,損失了大批有經驗的精銳部隊,隻能臨時從民間加大征兵力度,以補充足的兵員,隻是人數上來,由於時間的關係,軍事素質卻是大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