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書記一問起成績,陳堪就大概知道她是來做什麼的了,她這十有八九是想讓陳堪改某些學生的成績。
大學的成績有且隻有科任老師才能改,為了防止老師在在統計成績出現錯誤,中師大規定老師能在成績上傳的十之內,更改學生的成績,基本上所有大學都是這樣,而這點是造成很多大學醜聞的根源。
得明白一點,就是學生的成績到底是多少完全是掌控在科任老師手中,雖然這些考卷會存封十年,但根本沒啥用,首先一般情況下沒有人會去查這些考卷,其次就算有人查考卷發現錯誤了,那也怪不到老師頭上。
按照國家的規定,查考卷隻是看分數統計對不對,而不是去看老師改卷對不對,查考卷是不會重新改一遍的,隻是將成績再統計一次罷了,這就是所謂的“複查成績”,高考、研究生考試等正規的考試都是這樣的。
再退一步,就算是大學期末考試查出分數統計不對,一般也不會怪老師,畢竟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所以大學的科任老師真的就決定學生在這個學科上的生死。
特別是一些比較特殊的專業,那真的是老師一言訂生死,老師有了這個權利還不受監督,那自然就會有些那啥了……
那為什麼不改掉這個製度呢?
理由和高考一樣,高考有無數弊端,但是為什麼廢除高考呢?因為這時最不壞的製度,這是最省成本的製度。
其實也不是沒有設立監察環節,其實每一張考卷改完之後,還需要另外一個老師查看並簽名這張考卷的成績才算是有效,可是這個製度有用嗎?
形同虛設。
趙書記來找陳堪改成績,不是為了做什麼少兒不宜的事情,她讓陳堪改成績隻是為了某些學生的“榮譽”,因為像大學的“三好學生”評選,對學生的成績是有要求的。
要是她推薦的人能得到這些榮譽,那就證明她有“識人之明”,這是能在上級心中加分的,對她以後是有好處的,很不巧,這次她看中的兩個大二的學生,在陳堪這門課上,被卡住了。
所以她來找陳堪。
不過領導嘛,話總是一套一套的,美其名曰,要過春節了,給學生一個相對不錯的成績,讓他們過一個好年。
陳堪對此隻是“嗬嗬”兩字,反正現在也閑著,就聊聊唄,當做是消遣時間。
“這王凱軍同學挺不錯的,平時也會經常到辦公室幫忙,而且還是學生會的副主席,怎麼這次的成績會那麼差?”看著成績,趙書記裝作不經意地道。
“王凱軍嘛,這個學生我有寫印象,他平時表現還行,不過學生會副主席和學習成績有什麼關係呢?他這次的期末考試成績太差了。”
陳堪聳聳肩表示自己很無奈,陳堪還是很仁慈的,他出的卷子想要考及格還是很容易的,因為陳堪設置了大量的送分題,隻要有一些曆史學常識就會,當然要是一個曆史係的學生沒有哪些曆史學常識,那就是這個學生自己的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