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如何搞好國家經濟,這就是一個永恒的話題,古今中外,無數的人都在思考這個問題。
比如戰國時期的孟子同誌,他到處遊君王,推廣自己的學,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明用儒家的思想是可以讓的國家變得富強,留下了一句很經典的“王何必曰利”,讓國家變得強大,其實這就是一個經濟問題。
所以不管在上麵時候,對於經濟的研究,都沒有停止過,那麼在經濟學出現之前和之後,對於對於經濟的研究,最大的不同點究竟在哪裏呢?
老規矩,這個問題陳堪並沒有直接給予回答,吊人胃口的是事情陳堪還是很喜歡做的,陳堪以此為導入,開始了一門全新的課程——中國經濟史。
……
“陳老師,你的課反響還是很不錯的啊。”
“主任你都這樣了,看來我沒有給曆史係丟臉啊,那我就放心了!”陳堪笑著道,課間的時候,在辦公室休息,幾個老師在閑談。
“哪能啊,陳老師出馬,那必須是一個頂兩啊。”
“別,主任,你不要沒事就給我戴高帽,這絕對不是什麼好事情,我先啊,我是拒絕。”陳堪直接道。
經過近兩年的相處,陳堪對這個係主任的很多套路都熟悉了,如此吹捧自己,意味著之後肯定有事情要來找自己,而且都不是什麼好事情。
這種套路,他已經用過很多遍了,第一次使用是在陳堪剛到學校的任教的那一學期,他要自己去參加校運會,上一次用這個套路是要陳堪開公開課和給經濟係上課,總而言之,都不是什麼好事情。
“哈哈哈。”旁邊幾個老師聞言哈哈一笑。
顯然他們對於主任的這種套路也很熟悉了,他並不是隻是對陳堪的時候是這樣的,對其他老師也都是這樣的,先讚美一下,然後再給予“重任”。
“這對你可是好事情。”王主任露出一個尷尬而不失禮貌的微笑道,他也知道自己的這個習慣,但是既然都已經是習慣了,那就意味著很難改,他每次總是下意識的這樣做。
“別,現在對我來唯一的好事情,就是給我放假。”陳堪道。
“那給你加工資怎麼樣?”
“加工資,不需要。”陳堪毫不猶豫地拒絕了。
陳堪現在已經不是剛剛來報道的那一會,那會真的是窮啊,那是陳堪有生以來第一次感覺到缺錢了,不過可能也是唯一一次了,因為現在這種身外之物已經不被陳堪看在眼中,這玩意如果有需要,陳堪要多少有多少。
而且,在這裏,漲工資,那就意味著陳堪要多幹活,所以這絕對不是什麼好事情。
“對了,我想起來了,之前還有幾個學生要問我問題來著,我就先走了啊!”著陳堪一溜煙沒影了。
“……”
“主任,你這是打算給陳老師什麼活計啊?”
“這不是四月份有一個中海市的文化節,需要我們曆史係的幾個老師去坐場,還需要提供幾篇論文,陳老師出身名門,領導希望他能參加。”王遠主任解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