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八九章 學生的選擇(1 / 2)

“陳老師,你這樣總是管殺不管埋,真的好嗎?”看到一臉沉思狀離開的李雲霄,陳梅笑道。

這種情況陳梅都看過很多次了,陳堪經常這樣做,提出問題,不給解釋,要學生自己去思考,而且經常一次性拋出好多相關的問題。

不僅學生問問題的時候是如此,平時和學生做進行交流的時候,比如交流某一本書,或者對某個問題的思考,陳堪也會就聊的主題拋出一係列問題,不斷挖坑,越挖越深,從來不填,名副其實的坑王。

“陳老師,瞧你的,什麼管殺不管埋啊,有些事情根本就埋不了,隻有思考本身才是有價值的。”

不管那些學生最終想出的答案是很離譜還是很靠譜,其實這些都不是陳堪在意的,什麼靠譜、離譜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去思考了,即便是錯了,那也進行了思考,鍛煉了思維,這就夠了,答案本身排在其次。

這就像跑步,甭管你是快跑,還是慢跑,哪怕隻是在慢慢悠悠地散步,隻要你真的去做了,那對身體總沒壞處的,腦子如果不用,那就僵化了。

“這些學生能遇到陳老師,真是他們的幸運啊。”陳梅感慨道。

“盡一個老師該有的責任罷了。”

“你是個好老師,不過你的學生對於當老師,好像沒有很大的興趣啊。”陳梅笑道。

“什麼意思?”

“差點忘了,那時候你還沒回來,一周前,學校在大四畢業班中做了一個職業意向調查,大部分師範專業的學生都是選擇當老師,這個比例大概有百分之七十左右,差不多四分之三,陳老師不妨猜猜你帶的一班是什麼情況?”

做職業意向調查,是中師大的傳統,早些時候據大一和大四都會參與調查,後來發現調查大一的,性價比太低,於是就將精力主要放在大四畢業生的身上,這份調查,其實就是一個選擇題,不需要學生給出很明確的答案,隻需要學生給出大方向就好。

就業的大方向無非就是四個:教學、從政、從商以及繼續深造。

教學就不用了,就是當老師,不管是私立的還是公立的亦或者是培訓機構,都是當老師。

從政,那就是去事業單位、政府部門幹活,特點就是鐵。

從商,則是投身於市場經濟的某一個環節,工廠、文書、銷售、服務、創業等都屬於從商。

至於繼續深造就不用了,考研、留學都屬於繼續深造,通常看一所學校的綜合實力如何,就看繼續深造的學生數量,學校越好,選擇繼續深造的學生就越多,檔次越高。

最好的學生一般都去留學深造,而且是去頂尖的院校留學,比如美國常青藤;其次是保送,保送就是不用考試直接上研究生,當然這也有學校好壞的差別;最次的就是考研。

留學名校那自然不用多,要求很高。

保送一般要兩個條件,首先就是學校本身好,這是前提,學校不好,是沒有保送資格的,而且保送的學校級別要對等,比如清華和北大可以相互保送;其次是學生的學習成績好,否則憑什麼保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