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天葬(1 / 2)

玉瑩輕搖千萬蓄,水雲塵埃三裏長;善緣難續塵風在,天葬訴盡眾人傷。

水雲鎮一處闊大的莊園,那裏流露出沉重的哀樂聲。

那哀樂聲,帶著塵傷與深深地思緒,那是老太爺的病故與親子共撲神去西遊。再也不會留戀世間的一切,他們的心是否就此平靜……隻有那風在嗚嗚地訴訟!!

這是一個沉重與悲思,水雲鎮的眾人組起長龍慢步的送行。

百年的老木做成和棺,一個特大壽字格外清晰。那裏麵沉睡著,不同時代的兩個老人,兩組抬棺的靈架,還有那隆重的一百二十八人的抬棺人。他們平靜的眼中,帶著嚴肅與沉重。

他們的前方還有各種祭奠的物品,這是一種自發的哀思。他們都是青壯年,他們都是水雲鎮的爺們,這是一次前所未有場麵。轟動,震蕩,悲樂,悲哭,思緒與塵傷。

平靜中淡淡的哀樂,震動蒼穹,震動人心。那是一輩子受過老人恩惠的人,而今老人駕鶴西遊。他留下的是眾人無法忘記塵緣,還有留給世間的一點溫存。

這是一個闊大的場麵,他又喧鬧而是心靈的痛思。老太爺和親子,他們同時天葬。靈架上的靈棺,顯得孤零零的蕭瑟。

靈棺的兩旁是那些親人的哭聲,她們手裏拿的是金元寶與紙錢。前方是鎮中行禮的一幫大眾,他們嚴肅而莊重,他們行動一致,他們哀聲長鳴。

前麵有一人領隊,在祭奠駕鶴西遊的老人,他的起伏說明一切。他淚眼婆娑,哭聲震耳。

他先單腿支地而後雙腿跪下,他左掌五指接於地麵。右掌五指接於地麵,他的淚珠滑落臉頰。他的鼻涕長流,他的頭磕於地麵,這是一次首誠磕頭禮,這樣沉思與悲痛他要走完八首誠記。成為八頭記也是磕八頭。有八花磕頭,還有稱為前後八磕頭。

這是一個很鄭重的祭奠,這可是每次鎮裏老人歸去西遊,不可缺少的一個重大禮節。

長樂哀鳴,鞭炮震響蒼穹。痛苦聲長耳,那是心靈上哀傷。它不是語言上的敘述,它是深深地記憶。

此時出現一位老者,他對著身旁眾人行過禮節,他走在前麵,這是行路記。

這是二十四拜行路記,又稱為不同的二十四磕頭拜,也稱二十四花頭拜。而且每次磕頭,都在不同的位置。

此時的老人,他雙眼沉痛隱含著淚花,老人他眼中露出深深的神傷,他是在緬懷老人的遺風。他是在思緒老人的恩德,他是在這萬古青天之下的最後緬懷。

他走了幾步又回頭看著眾人,他的雙掌半合對眾人行了一禮。他深深地望著前方靈架上的靈棺,他帶著沉重的哀思與淚光。

他的第一記行路記才開始,他走路慢顫,動作緩慢,節奏勻和一致富有美感,他不像是行路記,而像一種最古老的祭奠。

他是一種古老傳統,而今重新展示在人們的麵前。那是一個落幕的老人,他也許看到自己的路途,他卻沒有波動,而是一種心靈上祭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