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日起,就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1934年,毛澤東同誌在第二次全國工農兵代表大會上鄭重提出,要“關心群眾生活”。1945年,毛澤東同誌在黨的七大報告中指出,“我們共產黨人區別於其他任何政黨的又一個顯著的標誌,就是和最廣大的人民群眾取得最密切的聯係。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一刻也不脫離群眾;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而不是從個人或小集團的利益出發;向人民負責和向黨的領導機關負責的一致性;這些就是我們的出發點”。隨後,黨的七大通過的黨章明確提出,“中國共產黨人必須具有全心全意為中國人民服務的精神”。

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一根本宗旨。1985年,鄧小平同誌在黨的全國代表會議上強調,“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深入群眾傾聽他們的呼聲”。2001年,江澤民同誌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80周年大會上指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是我們黨同一切剝削階級政黨的根本區別”。

2011年,胡錦濤同誌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大會上指出,“90年來黨的發展曆程告訴我們,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是我們黨永遠立於不敗之地的根本。以人為本、執政為民是我們黨的性質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集中體現,是指引、評價、檢驗我們黨一切執政活動的最高標準。”以人為本、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等是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一黨的根本宗旨的豐富和發展,是新時期我們黨執政理念的集中體現。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誌圍繞堅持黨的宗旨、保持黨同人民群眾血肉聯係發表了許多重要論述。這些論述著眼於實現黨的十八大提出的目標任務、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著眼於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使黨永遠立於不敗之地,著眼於發揚黨的優良作風、密切黨群幹群關係,內涵深刻,語重心長,是廣大黨員幹部在新形勢下增強宗旨意識和加強作風建設的行動指南。

中國共產黨在90多年的奮鬥曆程中,正是由於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一根本宗旨,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衷心擁護和大力支持。我們黨才能夠不斷發展壯大,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才能不斷地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

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黨領導的偉大事業麵臨新的機遇和挑戰。世情、國情、黨情的深刻變化對黨的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黨麵臨長期、複雜、嚴峻的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我們黨要經受住這些考驗,就要根據自身曆史方位和中心任務的變化,不斷提高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提高拒腐防變和抵禦風險能力,而其中最為關鍵的一點就是要始終踐行黨的根本宗旨。

當前,黨的建設狀況、黨員隊伍素質總體上同黨肩負的曆史使命是適應的,但黨內也存在著一些不適應新形勢新任務要求、不符合黨的性質和宗旨的問題。比如,有些黨員黨員意識淡化、先鋒模範作用不明顯;有些領導幹部宗旨意識淡薄,脫離群眾、脫離實際,不講原則、不負責任,言行不一、弄虛作假,鋪張浪費、奢靡享樂,個人主義突出,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嚴重。解決這些問題,必須進一步增強廣大黨員幹部的宗旨意識。

在新形勢下,廣大黨員幹部努力踐行黨的根本宗旨,關鍵是要做到以下幾點。一是加強理論修養,增強宗旨意識。理論是行動的先導。

隻有掌握了科學的理論,才能有正確的行動方向,才能有堅定的政治立場。黨員幹部應認真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不斷增強宗旨意識。二是堅持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貫徹落實好黨的群眾路線。我們黨的根本宗旨的形成、發展與黨的群眾路線密不可分。黨員幹部在工作中應深入開展調查研究,認真傾聽群眾呼聲,真實反映群眾意願,真情關心群眾疾苦,始終把人民群眾作為工作價值的最高裁決者,把是否踐行黨的根本宗旨作為檢驗黨性是否堅強、作風是否優良的首要標準。三是加大反腐敗鬥爭力度。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要求廣大黨員幹部正確行使權力,杜絕以權謀私、侵害人民群眾合法權益的行為。應加大反腐敗鬥爭力度,把反腐倡廉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堅定不移地把反腐敗鬥爭進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