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有個小地方(1 / 2)

有一個小地方叫做趙家峪,有幾百來戶人家,大部分人都是姓趙,是大周國內一個不起眼的聚落。

大周國建國已有千餘年,世代是朱家統治,這千餘年有繁榮也有戰亂,磕磕絆絆總算傳承了下來。

這千餘年裏,大周國一共開拓了八大州,位於中間的中州,大周的國都天弘城就在中州之中,還有位於東邊的敖州,位於南邊的南州和屠州,位於西邊的瑉州和陽州,位於北麵的原州和陌州。

在八大州內,還有無數的郡城,而趙家峪則是在中州北麵天涼郡內。

不要小看了趙家峪這個天涼郡內的小地方,趙家峪是天涼郡到濮陽郡、河西郡、夏孟郡和大周國都天弘城的必經之處,而天涼郡又毗鄰大周國北麵諸州郡,所以說趙家峪的地理位置得天獨厚。

因為趙家峪地處交通要塞,往來客商免不了要打尖住店,這裏的旅店就特別多,不過這裏是小地方而且住戶還要務農,大部分旅店不是專營,往往在自家房前掛上一麵旗子就能攬客做生意了。隻有一家旅店是專門做這待人接物的營生,名叫有間客店,店麵也不大,有二層樓,分前後院,一共十幾間客房。

南來北往的客商讓趙家峪熱鬧了起來,他們帶來了外麵的消息,甚至連天弘城中的陳員外取了第九房小妾這種事都能知道。要說人氣帶來的好處最大的就是讓趙家峪的人家認識到闖世界需要識字,於是族裏就請了一個先生來教小孩子識文斷字。多年下來,趙家峪大部分人是識字的,也出過人才,最突出的是現任族長的第五個兒子趙銘,已經官至司空。

要說到趙銘,他能在讀書中突飛猛進,還和一段際遇有關。趙家峪三麵環山,隻有西麵是一片平地,有一條小河和一個小湖,再往西走十裏又有一座山,名叫白鶴山。這座山不雄偉,也不秀麗,但是有鬆柏環繞,有啾啾鳥鳴,有鍾聲響起,因為在這座山裏藏著一個白鶴觀。沒人知道它什麼時候修建,仿佛它是與生俱來一般,從人們記事起,它就存在,而白鶴山因為白鶴觀的存在聞名方圓百裏,香火不斷。

白鶴觀的觀主叫做餘乘龍,主持著觀裏的大小事情,領著十幾個大小道士在這裏出家修行。道士的生活很簡單,晨時起床,從清心房舍步行至飲膳房,吃一碗清粥算是用過早飯,飯後再到太玄殿在真君前完成早課,除了餘乘龍指派做雜物的道士,早課過後就是各自修行,一天就這樣平平靜靜的過去,到了戌時差不多所有道士都入寢了。

趙銘就在八歲的時候遇到了白鶴觀的餘觀主。那日,在大暑過後,日頭特別的毒辣,趙銘在家裏剛吃完午飯,趙小牛找來了,對著趙銘說:“去不去玩水,張九、趙河他們都要去小湖那裏。”趙銘看到趙小牛急匆匆的樣子,黝黑的小臉因為跑得太急而紅彤彤的,想著今天晚些時候再臨摹字帖吧,反正現在的這麼熱,好好的玩一下也不錯,便答應了趙小牛。

頂著烈日,幾個小孩興匆匆的小跑到小湖邊,脫了個精光就跳進了湖裏。小湖有千畝大小,湖邊水不深,水剛好能夠過胸,幾個小孩就在湖邊玩耍。也許小孩眼裏隻有這一片湖水,玩耍多時他們忽然發現岸邊不遠處有個人正在釣魚,誰會在這麼熱的天來釣魚呢,這一下勾起了他們的興趣。

幾個赤條條的小孩從水裏出來,跑了過去。走近一看,原來是個道士在那裏釣魚,這個道士麵容清瘦,頭發花白,下頜長了幾縷胡須,有一雙三角眼,長一個酒糟鼻。或許這個道士也覺得天氣很熱,頭上帶一個鬥笠遮擋著陽光,腰裏別著一個葫蘆裝著酒水。

道士這番打扮,正眯著眼盯著魚竿,昏昏欲睡的樣子,仿佛沒有注意到旁邊走來了幾個小孩。趙小牛忍不住好奇,就問道:“老道士,你釣到魚了嗎?”老道士沒有理會,趙小牛又問:“老道士,你是不是喝醉了,怎麼不回答我啊!”

老道士還是不理會,趙小牛就犯嘀咕“這老道士一定是睡著了,我來叫醒他”,於是在岸邊找了塊石頭,向老道旁邊的湖裏扔了過去,“砰”,湖水濺起,打濕了老道士的衣服和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