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後記(1 / 2)

無論如何,我完成了這本書。近幾年來,我一直有一個心願,榨幹現階段的自己,留下最好的部分,再以一個全新的空杯子,去吸收更多新鮮的好東西,現在我做到了前半部分。

如果要為這本書找一個具象的開始,必須要提一下2013年冬天那個夢。當時,我夢見自己意外獲得闖入別的平行空間的機會,我站在窗邊,每拉開一麵窗簾,就能看見一個新的自己,正在不同的世界裏過著形色各異的生活。她們年紀不一,裝扮迥異,我懷著新奇一一窺視下去,最終被一個絕望的發現擊倒:因為勇氣的缺乏和因此而來的拖延症,每一個平行空間裏的我,都一事無成,囫圇混日,臉上是和當時的我一模一樣的焦慮神情。

當時的我,正處在一個一頭霧水的時期。

我每天去影視公司上班,和另外四五個同事一起,圍坐在一張巨大的環形會議桌邊,你一言我一語地拚湊起一個又一個框架早已嚴格限定好、一聽開頭就知道結尾的愛情故事,再依次提出一些不痛不癢的修改意見。明知那些故事被投拍的可能極小,但也不再指望去改變些什麼,和同事們倦怠而心不在焉的臉(可能我也一樣)對看了兩年,剛畢業時對工作的滿腔熱情也差不多已經消磨光。

喜歡寫小說,想當作家。此前被出版人找到過,因為少年時期獲得過一些零星的寫作獎項,以及“90後”的身份標簽(在當時還不算爛大街)。在QQ那頭,他打下大段為我“量身定做”的包裝策劃方案:得寫長篇,長篇好賣,得寫一個典型“90後叛逆女孩”的故事,這樣的故事有噱頭,有辨識度,得有爭議性言論,得有露骨情節,這樣容易火……我在QQ這頭一一應允,那年我剛畢業,被出書的願望衝昏頭腦,即使一開始就清楚這並不是我真心想寫的東西,也還是誠惶誠恐硬憋了大半年,寫下幾萬字。一個下午,我仔細翻閱那幾萬個字,是的,他的要求我基本都達到了,但除此以外,我沒有看到任何自己想要看到的東西,那些浮於表麵的人物性格,那些空洞而無意義的描述、對白,沒有一處不讓我麵紅耳赤。我又硬撐著往後寫了一點點,終於痛苦地放棄。如果出書意味著要勉強去寫自己毫無感觸、言之無物的東西,那它對於我也沒有意義了。

在那之後,我沮喪了一段時間,接下來整整兩年,我不再想出書的事,不再想當作家,而是把寫作當作一個下班後和周末偶爾用來消遣的愛好。我上班下班,開會散會,心裏沒有期待,也沒有什麼大起大落,我有一個記錄小說靈感的本子,一直沒有停止過記錄,但是很少再去動筆把那些小說寫出來了。那段時間波瀾不驚,我在日記裏把它稱為肥皂泡破滅後的平靜。

如果現在要深究起來,那兩年時間其實被很多快樂、閃光的記憶填充。我記得夏天我總是和最好的朋友去郊外拍好看的照片,用膠片拍,照片洗出來滿眼綠色和青春鮮活的笑臉;我記得那兩年我戀愛、爭吵、分手的全過程;我記得過生日的時候我的好朋友都在我身邊,我們一起吃掉兩大臉盆的麻辣小龍蝦,自己做的;我記得第一次用自己的工資給家人買機票,帶他們出來玩,他們新鮮欣喜的表情;我記得下班後我為了瘦身,總是不吃晚飯,啃著一隻橙子走四十分鍾路回家,看著路燈一盞盞亮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