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7章 出征(1 / 2)

雙星係統是指由兩顆恒星組成,相對於其他恒星來說,位置看起來非常靠近的天體係統,聯星是指兩顆恒星各自在軌道上環繞著共同質量中心的恒星係統。雙星可以當成聯星的同義詞,但一般而言,雙星可以是聯星,也可以是沒有物理關聯性,隻是從地球觀察是在一起的光學雙星。

在銀河係中,雙星的數量非常多,估計不少於單星。研究雙星,不但對於了解恒星形成和演化過程的多樣性有重要的意義,而且對於了解銀河係的形成和演化,也是一個不可缺少的方麵。

其中一個的萬有引力由另一個星體提供,反之相同。它們的向心加速度之比為他們質量的反比。

行星圍繞恒星做勻速圓周運動,或者衛星繞行星做圓周運動時,萬有引力作用的距離,剛好是行星圓周運動的軌道半徑,但是在雙星係統中的引力作用的距離與雙星運動的軌道半徑是不同的,雙星係統中兩星做圓周運動時的角速度和周期是一定相同的。它們的線速度之比與其各自運行的軌道半徑之比相同。

雖然這種可能性相當低,但經由重力捕獲將兩顆恒星結合在一起創造出雙星係統,並不是不可能的。在這個過程中,需要三個天體,依據能量守恒律需要一個物天體帶走被捕獲天體的能量。但雙星係統數量眾多,這不可能是形成雙星係統的主要程序。

三顆恒星位置接近,在三者相互擾動之下,係統終會將三顆恒星中的一顆拋出,並且假設在沒有明顯的進一步擾動下,留下來的兩顆星會形成穩定的雙星係統。

當一顆主序星在演化的過程中尺寸增加時,或許會超出它的洛希瓣,意味著有些物質可能會進入伴星的重力牽引大於它本身引力的區域。這樣的結果是質量從一顆恒星由所謂的洛希瓣溢流,經由吸積盤的吸收或直接的撞擊,而傳輸至另一顆恒星,形成雙星係統。

2012年8月28日,美國一個天文學研究團隊發布最新研究成果,他們利用“開普勒”太空望遠鏡首次觀測到一個雙星係統中兩個行星圍繞一對恒星運轉。此前的天文學研究已證實,宇宙中的恒星多數不會像太陽一樣“孤獨地”運轉,而往往會伴隨另一顆恒星,並且兩者相互環繞運轉。天文學家已在這些雙星係統中發現圍繞它們公轉的行星,但數量都沒有超過一個。

據領導這項研究的美國州立聖迭戈大學天文學家傑羅姆·歐羅斯介紹,新發現的雙星係統被命名為“Kepler-47”,這一係統中的其中一個恒星具有類似太陽的體積,另一個的體積僅有它的三分之一。兩個行星的大小則與海王星相近,它們在相當近的軌道上圍繞雙星公轉。

更重要的是,在最外圍軌道運轉的那顆行星,恰恰處在天文學家稱為“宜居地帶”的位置上,其進一步的研究有可能發現類似地球的宜居行星。

竹節蟲文明的雙星係統,可能是兩個太陽的影響。導致竹節蟲不懂什麼叫忠心。嗬嗬嗬,小弟經常反水,可以理解,可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