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倫特·圖利在1982年的論文中廣泛的討論了許多本超星係團的基本結構,它包含了兩個部分:一個看得出來的平坦盤麵(它包含了三分之二明亮的星係);和一個大致成球型的暈(包含其餘的大約三分之一明亮的星係)。盤麵本身是一個薄的橢球體(厚度大約百萬秒差距),長軸和短軸的比大約是6:1,最高可能達到9:1。現在的數據(在2003年釋出)來自長達5年的2度視場星係紅移巡天允許天文學家將LSC與其他的超星係團比較。LSC是一個星係貧乏的典型(即缺乏一個高密度的核心)而且相當小型。它雖有一個富有的星係團在核心,但圍攏在周圍的星係纖維都是貧瘠的小星係團。本星係群位於LSC外圍,從天爐座星係團延伸至室女座星係團的一個小星係纖維。
本超星係團的星係數值密度以室女座星係團為中心呈現與距離平方的關係掉落,顯示這個星係群不是被隨意選出來的。總之,明亮的星係(絕對星等大於13的)大多數集中在少數的星係雲(星係團組成的集團)內,98%的被發現在11個雲中(以明亮星雲數量遞減的順序排列):獵犬座星係團、室女座星係團、室女II(向南方延展)、Leob、室女III、巨爵(NGC3672)、獅子I、小獅(NGC2841)、天龍(NGC5907)、喞筒(NGC2997)和NGC5643。位於盤麵的明亮星係,三分之一屬於室女座星係團,其餘的都屬於獵犬座星係團和室女II雲,加上有些可能屬於NGC5643的。在暈中的明亮星係也集中在少數幾個星係雲內(94%分布在7個雲中)。這樣的分布顯示超星係團盤麵的“大部分地區都是巨大的空洞”。能夠用來與觀測的現象比擬的是肥皂泡的結構。稍平的星係團和超星係團能在泡沫的交會處找到,它們是巨大的泡沫,在太空中接近球形(直徑的數量級在20-60Mpc)的巨大空洞。場纖維的絲狀結構似乎占了優勢。1個例子是長蛇-半人馬座超星係團,最靠近LSC的超星係團,它從大約3千萬秒差距之處延伸至6千萬秒差距。
自從1980年代就很明顯的呈現不僅是本星係群,包括遠在5千萬秒差距之外的所有物質都以大約600公裏秒的速度朝向矩尺座星係團(Abell3627)運動。當天文學家測量出相對於宇宙微波背景輻射(CMB)的運動時,萊登-貝爾等人(1988年)猜測有個“巨引源“,但是它的本質是什麼,仍然難以理解。
行星是最基本的天體係統。太陽係中共有八顆大行星,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已於2006年從大行星裏開除,降為矮行星)。除水星和金星外,其他行星都有衛星繞其運轉,地球有一個衛星—月球,土星的衛星數量最多,已確認的有83顆。行星、小行星、彗星和流星體都圍繞中心天體——太陽運轉,構成太陽係。太陽占太陽係總質量的99.86%,其直徑為139.14萬千米,體積最大的行星木星的直徑約14.2987萬千米。2500億顆類似太陽的恒星和星際物質構成更巨大的天體係統——銀河係。銀河係中大部分恒星和星際物質集中在一個扁球狀的空間內,從側麵看很像一個“鐵餅”,正麵看去則呈旋渦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