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米爾帕耕作法(1 / 2)

我所知道的種子站離最開始搬木桶的店不過兩公裏距離,確切的說隻是過一個橋外加一個路口。那裏除了賣各種種子還有化肥、農藥和簡單的農具,記得之前春天還看到賣各種樹苗。說實話自己也搞不清楚為什麼在商業街附近要有這麼幾家農用品店,它們一般不都是應該出現在村屯裏的嗎?

等我們到達的時候,已經是下午兩點多,正是一天中氣溫最高的時間段。而現在還沒到十月,白天的溫度盡管沒有了夏天的燥熱,但也讓人難以招架。我和老畢身上長袖衣服的後背都已經濕透,卻始終不敢換成涼快許多的半袖,因為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和喪屍來一場遭遇戰,到時候可不想讓它們的屍液濺到身上任何一個部位——這一點老畢之前的親身體驗讓他感觸尤為深刻。

因為之前沒有任何耕種的經驗——確切的說並不準確,因為以前我曾經種過喇叭花,就是牽牛花——沒想到種子都是裝在一些花花綠綠的袋子裏的。有什麼玉米、小麥、黃瓜、番茄、大白菜什麼的,包裝袋並不大,也就是瓜子包那麼大。於是我和老畢每種各拿五袋,至於化肥和除草劑什麼的,隻能下次再來取,因為車廂裏實在是放不下任何東西了,就是這些種子我們也隻能放在駕駛室下麵不礙事的地方。不過有件事讓我想不明白,水稻不是應該是稻苗麼,為什麼店裏的也都是些種子呢?記得之前看農民伯伯種水稻都是拉來稻苗直接插秧,難道要我們自己把種子變成稻苗?太複雜了吧……

“化肥咱們還用再回去取嗎?”老畢捧著一大堆種子往車旁走,“咱們在廁所旁做個化糞池不就有用不完的肥料了。”

我不確定在種田之前是否需要對耕地進行施肥,使土地更加的肥沃。記得在遠古時代——或者比它再晚點——人們過的都是刀耕火種的日子,就是找一塊上麵有植物的土地,先把樹木都砍掉,然後自然或人工幹燥一段時間,在雨季到來前進行焚燒,再以草木灰做肥料覆蓋在土地上(這種做法好像是熱帶叢林使用的比較廣泛,因為那裏的土地都比較貧瘠)。可是這種耕種方式十分原始,且效率低下,基本是燒一次種一茬,每耕種一次都要休耕個一到三年,甚至更多,等土地上的植物重新生長茂盛再燒。這種方法好像叫什麼米爾帕耕作法,是瑪雅人的主要耕種手段。不過即使東北的土地以肥沃著稱,但是也不能讓它隻出不進不是?所以看來肥料還是要施的。

“你確定自己能拉那麼多?”我打開車門把種子都扔在後座的下麵,座位上放的都是床單窗簾,車廂上的浴桶裏也是裝的滿滿的,不過現在看不到裏麵的東西,因為上麵扣著一摞苯板,就連車廂的縫隙裏都被塞滿了鋪地板用的方形泡沫。不過那些掉下來粘身上就因為靜電而下不去的小泡沫讓我十分鬱悶。

“不是還有你呢麼。”這廝對我的反擊從來沒有延遲。

“就算糞肥足夠,可是按農民伯伯的話說就是勁兒不夠,沒有化肥來的快,而且,你確定自己願意每天生活在那種特殊的氣味裏?而且還是窗戶門都大開的夏天啊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