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按照昨天的計劃,我們三個特意提前吃過了早飯,之後又認真的檢查了一遍拿的各種裝備,雄赳赳的出發了。
但是,這次的目標卻被我改變了。盡管這麼做很突然,可我堅信這個改變很有必要。
昨晚躺在床上胡思亂想,突然發覺自己之前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問題,那就是我們不可能在這個地方呆上一輩子。盡管在這裏花費了那麼多的時間和精力,讓它看起來更像一個家。但很多事並不是人們想象中的那麼簡單,換句話說就是事實往往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
如果城市裏的喪屍重新向周邊移動,我們是否能夠抵擋得住?如果不斷有幸存者加入,這裏人滿為患,終會有住不下的那一天——相對前者這個假設還多少讓人感到些許希望。在目前這種末世,恐怕從一個地方逃到另一個地方更應該是常態吧。
另外我始終無法忘記那些不斷往城市裏聚集的喪屍,它們究竟要做什麼?
因此我的想法很簡單,我們必須逃跑,或者說必須做好隨時可以逃命的準備。如此才不會被突然湧到麵前的喪屍嚇尿了褲子或包了餃子。古人說生於安樂,死於憂患。決不能被這裏的“溫柔鄉”麻痹。
因此今天的行動目的就由尋找和搬運物資順便尋找新的倉庫變成了搜尋物品,比如皮卡或者麵包車、各種戶外用品,包括各種季節的帳篷和睡袋、指北針、太陽能燈以及對講機。在此之前我光顧著考慮如果讓手機能夠繼續工作,但事實證明在現今這種情況,手機的作用幾乎為零,沒有了網絡和衛星支持,它真的什麼都不是。就好比現在即使給你一台可以正常使用的電腦也沒什麼大用,因為網絡那一邊的服務器通通因為沒有電而無法工作。在現今這種情況下,可能功能越單一的東西使用價值就越高。
而對講機則不同,它完全不需要各種信號發射塔和太空中的衛星,而且它也沒有手機那麼嬌貴。大部分的對講機的有效範圍大概在十公裏左右,五十公裏的也有,無論是哪一種對於我們來說都足夠了。比如開車的時候我們可以通過它互相聯絡,還有就是幾個人分開出去找東西的時候。
對講機盡管功能單一且實用,但也是在保證電量充足的前提下。這一點在此之前問題不大,末世前我準備的那個背包裏有一台體積不算大的自發電收音機,它不僅可以接收廣播,還能夠通過搖杆發電並儲存,還可以通過USB線給手機充電。另外它還有一個亮度一般的燈,但我幾乎不用。自從我發現手機沒有用後就幾乎不再使用這部收音機了,原因很簡單,它的內部是一個大的蓄電池,而這東西是有自己的使用壽命的,輸入和輸出電流的次數越多,估計它的儲存能力就越弱,為了盡可能延長它的使用壽命,我隻能減少用的次數。
另外用它給對講機充電也比較麻煩,因為彼此的接口互不支持。對講機的充電器應該是插頭的而不是U口。因此在找到對講機後,還要尋找可以給它充電的工具。不過很幸運,因為我已經想到了可以在哪裏找到這件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