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12月14日,韓培信在中共江蘇省第七次代表大會的工作報告中指出:

加快發展蘇北,主要是加快這一地區經濟的綜合發展步伐,擴大生產力的規模。要抓好關係蘇北經濟發展全局的幾項關鍵性措施:一是製定有利於蘇北發展的具體政策,進一步放寬搞活。二是改善蘇北的交通狀況,改進現有的公路、水運設施,發展民航和地方鐵路。三是發展蘇北的教育和科技事業,辦好淮海大學和現有的大專院校,把廣播電視大學辦下鄉,擴大高校在蘇北定向招生和分配的名額,鼓勵各類人才到蘇北工作。四是經濟上給予必要的支持,盡快創造條件,安排一批骨幹項目。城市工業和鄉鎮工業,都要利用當地的礦產資源和豐富的農副產品,發展具有蘇北特色的基礎工業和農副產品加工業,同時發展其他工業。農業上要進一步挖掘生產潛力,把糧食優勢轉化為養殖優勢,促進畜牧業的發展,加快灘塗,水麵的開發利用,實現農業內部的良性循環。要促進南北交流,進一步加強在技術、資金和人才等方麵的合作,省裏將製訂相應的優惠政策。爭取到一九九O年蘇北現有經濟結構有較大改變,使蘇北綜合經濟水平有顯著的提高,人民盡快地富裕起來。

01再赴蘇北考察

清晨,陽光照在長江上,波光跳躍,百舸爭流。一輛皇冠牌轎車行駛在長江大橋上,坐在車裏的省委書記韓培信轉身望著滾滾而下的江水,大有一翻心潮澎湃的衝動,家裏的那些煩惱和不快似乎已經被他忘到九霄雲外去了,現在他要做的是實現十二大提出的“翻一番”,盡快地讓蘇北的鄉鎮企業像蘇南那樣發展起來,隻有這樣江蘇的工農業總產值才能翻一番,時不我待,而他已經是六十三歲的人了,即便他的身體還可以,但是中央對省委書記的年齡是有規定的,他必須隻爭朝夕。

從蘇南水鄉到長江以北的平原,依次抹上了大片的綠色。河流、溪水清澈澄碧,水波映照著藍天,在陽光下,折射出燦爛的光輝。無論是江南的水田,還是蘇北的原野,到處綠意盎然,路邊野花繽紛;實行生產責任製後的農民,又進入了一年一度的繁忙季節,他們煥發著新的活力,令人陶醉的江南民歌在田野裏此起彼伏,和大自然交織著一幅幅美麗的圖畫。

江蘇的半壁江山——蘇北,重新展現出它的活力和生機。瞧!那些地改市後的城市,新的街道,新的高樓,街道兩旁樹木林立;大大小小的街心花園,五顏六色的鮮花開得耀眼奪目。駱馬湖、洪澤湖、高郵湖;淮沭新河、沂河、新沂河、灌河、蘇北灌溉總渠、運河、通榆運河,在汛期到來之前,都靜靜地躺在黃土地的懷抱裏,它們像饑渴已久的黃牛,等待著汛期雨水的到來。

當你慢步在這片廣袤的綠色原野上時,定會激起人們對詩意的聯想,猶如夢中出現的江南景象。大街上,姑娘們提前穿起了鮮豔的花裙子,滿眼都是流彩飛霞。城市上空潔靜如洗,人們倏忽間就像生活在另一個世界。

省委已經作出了“積極提高蘇南,加快發展蘇北”的區域經濟發展戰略,有了理論,有了宏偉藍圖,重要的是把理論變成實踐。在中央領導的眼裏,在全國人民心目中,江蘇是美麗富饒的好地方。它位於長江的入海處,又地處東海黃海之濱,長江是中國經濟大動脈,兩岸七省的工農業年總產值占全國47%-50%左右。上海是中國的主要港口、工業基地、金融中心,是世界著名的國際化大都市。而江蘇東瀕黃海,南鄰上海、浙江,西連安徽、北接山東。蘇南地區富有“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美譽的大片肥沃的土地;沿海有一千多公裏海岸線,大量的灘塗,長江橫貫東西,京杭大運河縱貫南北,境內河流交錯,水網密布。物產豐富,人傑地靈。全省10萬多平方公裏土地,平原麵積占69%,總人口六千多萬,每平方公裏達600多人,在全國人口密度最高的省份,也是勞動力資源較豐富的省份。江蘇氣候溫和、雨量適中,但是,可耕地麵積隻有6673畝,人均耕地不足一畝,且分布很不平衡。礦產資源不甚豐富,非金屬礦產及建築材料有開發的前景。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在鄧小平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指導下,江蘇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改革大潮洶湧,經濟欣欣向榮,人民意氣風發。現在全省經濟工作已經全麵鋪開,首要任務是:以農業為基礎,發展農副業生產,搞好統分結合、雙層經營的聯產承包責任製。把鄉鎮企業調整、鞏固、持續發展起來,並加強小城鎮建設。搞好國營和地方工業,加強能源、交通等基礎建設。爭取在十年內提前使生產總值翻兩番。改善投資環境,認真發展科學、教育、文化事業,發展各項社會福利事業,讓人民安居樂業,過上美好的幸福生活。使江蘇向工業化、現代化、國際化水平發展。要使長江的命脈作用更顯著提高。江蘇要為長江流域的全麵騰飛,起到名副其實的奉獻作用!要成為上海港的後盾,連雲港、南通港應成為上海、寧波的輻射和分流的輔助港口……

韓培信對江蘇經濟發展的信心,早在他擔任蘇州地委書記時,他就發現了江蘇的潛力和優勢。他覺得,隻待天時、地利、人和的到來!現在,“天時”來了,那就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就是鄧小平對江蘇的重要指示;而“地利”則是江蘇的地理優勢,就是江南的良好基礎;那麼“人和”是什麼呢?就是團結一致的領導班子。

他的決心已定,就必須努力去實現心中的藍圖!

沒有事先通知,市裏領導也就不會出迎,沒有了迎接,也就沒有那些繁文縟節。轎車到達鹽城市區時,已是中午,副秘書長顧愉、梁保華,已經先期到達鹽城市委大門口,秘書邵軍回過頭,說:“韓書記,顧秘書長他們的車停在門口呢!”

這次到蘇北,梁保華雖已擔任省委辦公廳副主任,但韓培信還是帶上了他,因邵軍剛任韓培信的秘書,還有一個過度階段。

車停下,顧愉就迎了上來,邵軍連忙打開後門,韓培信下了車,就在這時,一輛轎車急刹車,從車上下來的是市委書記金基鵬。

金基鵬滿臉歉疚地伸出手,握著韓培信的手,說:“韓書記啊,您這……都快一點鍾了。先吃飯,住下再說。”

韓培信說:“好,先吃飯,大家的肚子早就抗議了。”

大家坐下後,韓培信說:“不喝酒,大家都餓了。”

金基鵬說:“韓書記,您難得到家鄉來,這是我們鹽城人的待客之理啊!”

韓培信說:“我可不是什麼客!你這是批評我到鹽城來得少啊!我除了開會,除了去北京,都在基層,無論是蘇南蘇北,鄉鎮企業、小城鎮建設,工作都在農村,省委書記總坐在辦公室裏,江蘇實現十二大提出的翻兩番,怎麼翻?”

不喝酒,吃飯就幹脆得多了,一回兒就散席了。

韓培信說:“今天就不住市裏了,我們去濱海縣。”

金基鵬愣住了,說:“韓書記是……”

韓培信說:“我們的工作在鄉鎮,住在市裏多不方便,這次我要看看當年被我拆掉的‘八灘’,現在是什麼樣子了。當年黃克誠師長說‘今天拆了你銀八灘,將來還你個金八灘’,轉眼間四十年過去了,‘八灘’是‘銀八灘’,還是‘金八灘’!”

金基鵬說:“那好吧,我讓辦公室通知一下濱海,你先休息一會兒,我陪你去。”

韓培信說:“我在濱海住過幾年,那裏有我深刻的記憶,也算是我的第二個故鄉。”說到這裏,韓培信的臉上閃過瞬間的傷感。自然誰也不知道他此刻的心情,他的第一個孩子,那個隻有兩歲的女兒,就在這裏被黑熱病奪去幼小的生命的。雖然時間賽跑似地過去了四十年,可是這些刻骨銘心的記憶,他怎麼會忘記呢?

02重回八灘

那麼多領導來到濱海縣,這讓新上任的縣委書記徐其耀既激動,又緊張,激動的是,他還在當副縣長時就知道曾經在濱海縣戰鬥過的家鄉領導如今當上了省委書記。他不僅聽說過當年黃克誠師長說的“今天拆了你“銀八灘”,將來還你個“金八灘”的故事,還聽說過“老省長,新書記,家鄉產值不過億”的民謠。有這樣一位省委書記的關係,他豈能不想拜見?可縣委書記要想見到省委書記,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今天,省領導居然親自來了。緊張的是,他畢竟第一次接觸這位久仰大名的省委書記,他的性格、脾氣,他都一無所知,徐其耀又怎能不知道省委書記是決定他命運的領導!他一方麵安排辦公室準備賓館房間、準備晚餐,一方麵向著縣城通往鹽城的公路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