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秘密和“秘聞”5(1 / 2)

在曾帆驚訝的神色中,藤葉乖乖地在他麵前演練了一套拳法、槍術,雖然,她不是太願意。

不得不說,女子相異於男子的身體構造,同一套拳法使出來會有別樣的味道。藤葉身材高大健美,體型凹突有致、弧線極之誘人,一套大開大合、拳剛力猛的鱷行拳在她的身上變得飄逸婀娜,輕靈迅捷,如同一個在森林中飛舞的精靈,當一支塗抹著花綠油彩的短槍出現在她手中的時候,她又化身成為一位英姿颯爽的女武神,悄無聲息地舞出一團團致命的弧線,刺出一朵朵鋒銳的寒芒。

穆巴笑眯眯地看了曾帆一眼,在他旁邊輕輕說道:“澤地民族的鱷行拳共有三個分支,短槍十式則流派太多太雜而隻尊此為正宗,兩種武術全部都脫胎於華族武術大宗師林免的無限戰鬥術。當時由第五代弟子王淇穎傳授給我們的是‘破龍拳’和‘重棍術’,所以我們都尊王淇穎為師祖,林免為祖師爺……”

曾帆心不在焉地聽著這些話,眼中已經被那個騰挪輾轉的身影所吸引,他不自覺地在顫抖,因為激動和興奮而不由自主地顫抖著!是的,自從藤葉向他抱拳、擺出起拳禮的時候,他就感到那瞬間,後背就如同被電流劃過,陣陣發麻!

他看見了什麼!那是左掌拇指收攏、四指撐天,與右拳相碰的起拳禮!那是沉橋硬馬、脫肩團胛、直項圓胸的基礎動作!那是步伐穩固、手法緊密、攻守嚴謹的技術特色!那是吐氣催勁、勢烈威武、連捎帶打的剛猛拳風!那是步法緊湊、快速勇烈的驍勇氣勢!那是掄劈掃撥、刺挑彈敲的潑辣棍槍術!……

眼前的一切無比地熟悉,無比地親切,讓曾帆心中升起了一團熱火,激動之情溢於言表,然而看得越久,他的激動就漸漸冷卻下來,腦中也變得越發迷糊:這是怎麼回事?這……根本是不可能的啊!

興武派的曆史算得上悠久,最早的創派祖師甚至可以追溯到北漢時期楊業的劉姓親兵、家將,隻是後來和很多其它流派的武術一樣,因為中原戰亂不斷,門人不斷向南遷徙,讓其流傳到了南方,並最終紮下根來。南宋晚期,興武派由投筆從戎的韓師祖率領門人在江西正式立派,並建立了一套包含拳、鏢(暗器、小刀)、弓、馬、刀、槍的多種技法的相對完整的武術體係。因為地處南方,又逢明、清、民國幾代南拳興盛,眾多武癡紮堆的興武派自然也受到了很深的南拳風格影響,大量南拳的技擊方法和理念都被融進了派內武術之中。所以任何興武派門人,對南拳體係都是相當熟悉的。

曾帆作為曾經的未來掌門,當然也是如此。他是行家,自然很快就看出了藤葉所使的鱷行拳以及短槍十式中的技術特點。在他眼中,盡管鱷行拳含有不少動作舒展、剛猛十足的招式動作,例如近似鐵山靠的“撞擊”、由槍術演化而來的“箭步掌”、大路貨的“黑虎掏心”等等,但是很明顯,整體上這套拳還是帶著很鮮明的中華武術南拳體係烙印:譬如紮實靈活的馬步,圈、盤、切等特有的橋法,拳、掌、爪等多變的手法,隱蔽快速的下盤腿法,靠蹦閃轉的騰挪身法,重視防禦、貼身短打的戰術特點,呼喝發聲的發勁方式等等,無一不代表著這套拳法的來源和出處。

至於短槍十式,則依然帶著強烈的“中華特色”。這種短槍通體都由金屬製造,也不知道摻加了什麼成分使得槍體含有一定彈性,長度大約隻有一米八,以槍長和他們身高的比例來看,基本上相當於齊眉棍的程度。事實也是如此,在藤葉所演練的招數中,這套槍法單雙手並用,極多掄、劈、掃、撥等棍棒技巧,基本和刺、挑、彈、割等槍術技巧平分秋色,可以明顯看出是由一套齊眉棍法演化而來的槍法。同時整套槍法和快速刁鑽的步法、身法成套路配合,呈現出極為鮮明的中華武術特點。它的氣勢剛勁勇猛,風格奔放潑辣,講求快速切入弱側進行大力重擊以及強力穿刺,凶悍的攻擊特點剛好可以和重視防守的鱷行拳相結合,互相彌補各自在攻防兩端的缺陷。

毫無疑問,這兩者是融為一體的,是有著中華武術特色的理論、經過長期的實踐研究所形成、完善和發展出來的一整套武術體係。

而這個,就是曾帆心中最大的疑惑所在。

武術,是中華民族的國粹之一,也是曆經千年風雨而不倒的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武術裏麵,承載著古老文明的很多很多東西,有搏殺經驗的總結,有人體醫學的研究,有禮法禮儀的文化,有哲學思維,有戰術思想……可以說,武術其實就是中華古代戰爭技術的一部分,它反映的是一個民族的生存智慧,一個民族的尚武精神,一個民族的戰爭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