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一張舊糧票(1 / 2)

在一次整理抽屜時,從一本七十年代的像冊裏發現一張舊糧票。這是一張紅色的全國通用糧票,麵值為一市斤。我的手突然象觸電似地微微擅抖了一下。它使我封存已久的那些不堪的往事又一下浮出記憶的水麵……

別看小小的糧票,它可卻統治了一段相當長的曆史時期。我正長身體的時候,也正趕上糧食緊張,糧票走俏。俗話說,物以稀為貴,糧票時代,缺的就是這東西;那時它的身價百倍,不僅僅隻是購糧的重要憑證,而且還充當了那個“一般等價物”。盡管糧票上明文規定了不準買賣,但在那年月恐怕誰也沒有認真顧及過那些規定,眼睛隻是盯著“×市斤”幾個字上。當時一市斤大米僅一角伍分錢,而一市斤糧票在人們手中買賣價格是二至四角。關鍵還不在此,而在於它的特殊性與重要性;在中國,任何時間和空間裏,你腰包裏的錢無論有多少,可是沒有糧票要活下去就難了;就是在商場裏去買合點心也得要幾兩糧票。

上中學時,也是糧票的威望登峰造極之時。那時我的小皮夾裏始終珍藏著一張麵值一市斤的紅色的全國通用糧票,舍不得用掉它。那是我在學校裏省吃儉用節約了一斤三兩大米拿到飯店換飯吃,隻吃了三兩麵條,然後收費的大娘就找補給我一斤糧票。她的視力不好在木箱裏零亂的糧票中翻了好一陣才遞到我手中,問我是省糧票還是全國的,我說是全國的,她便要我退還給她,說全國糧票是不能隨便找出去的。我知道全國通用要比省糧票用處大得多,我從來沒有過一張全國糧票,於是我有意無意間攥緊了那張糧票,不願意還回去。她看著我我看著她,僵持了好一陣子,她才不太情願地咕噥著“拿去吧,拿去吧”。我把它放在皮夾的一層透明袋裏,經常打開反複的看,反複地欣賞;中學都要畢業了我也沒舍得用它。

有一天,在街上碰見了一個衣衫襤褸、約有五十多歲的男人,把手伸過來向我討要糧票;還一下子跪在了我麵前,嘴裏還大爺大叔地叫喊著,那肥胖的臉上有幾塊疤痕,我十分反感,根本沒有理采他,徑直回到學校去了。大約過了兩三天,突然聽同學們在議論說街上死了一個要飯的男人,下課後我忙跑去看。那裏已經圍了不少人群,都說是沒有討到飯餓死的,不信你看那張水腫的臉就知道了。我一看正是前兩天碰見的那個討要糧票的男人!我的心象被針紮了一樣的難受。為什麼我就不知道他是因饑餓而麵色浮腫呢?當時還認為他長得肥頭大耳是好吃懶做之人。我反複地責備自己,由於自己的無知不但錯怪了一個可憐人,還沒有能挽救他的生命。當時我如果把那一斤糧票給了他,也許他就能吃上兩頓飯也許就不會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