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三豐《兩湖吟》詩曰:
化作漁翁蕩小舟,湖南湖北任遨遊。
酒幹直欲吞雲夢,吟罷高飛過鄂州。
萬裏遙看吳地月,一聲長嘯楚天秋。
湘濱老叟相逢笑,手指嘉魚下釣鉤。
華夏泱泱,古往今來,乾坤象,陰陽氣,縱橫術,茅山道,風水門,繁類種種,各有神通者。
論鬼怪奇神者,言光怪陸離者,其道緲緲,高騖宇宙,常人難窺,凡人仰拜,通神者書就,依舊天方夜譚,礙塞難明,而往者繁繁,前赴後繼,不止不休,王小武的師傅,老鬼先生,為其一者。
太虛道長箴言:“大道無情,人以循道,道法自然,長養生息,可破生死,透往生,向極樂,乃為人生道。”
王小武問題:“老鬼,你倒了一甲子了,那你到底搞懂沒搞懂自己說的奶味人生道啊?”
華夏辛未年十月初十,王小武誕生了,華夏癸未年,王小武的本命年。
此年,天降奇禍,華夏一片狼藉,所幸王小武所在村莊,極其偏遠,不至染上惡病,雖不至惡病,本年衝太歲,王小武終究未能避免病體纏身,至今三日高燒,遲遲不退。
王小武的父親是個樸素的農民,心思純良,唯心向善,竟不曾想自己的孩子也遭這等要命劫難,可把他急如熱鍋上的螞蟻,食不知味,夜不能寢。
三日之後,王父偶有機緣,略有恩情於一老人,卻不曾想,此老人乃是一個透往生、破天命的老道士,道士掐指一算,算出王父今年家中有難,恐有喪子之痛,道士感先恩情,決定破格收徒,以解王小武衝太歲之危。
話說華夏大國,南國有一廣西省,省市遠郊之地,有一武鳴區,區內有一大明山,山呈龍脈,終日雲霧繚繞,山巔有一異境,秘境高山,主峰通天,不為人知,老道乃是主峰之主。
老道此番巡遊訪友,路途靈馬鎮,腹中饑渴,偶得王父賜粥,雖是稀米白粥,老道循天意、求大道、重機緣,因此不敢輕視,況且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是為造福積德,是才收人之子,破解太歲之惡,以報恩情。
諸不料,此番因,道士隻能自食果了。
大明山巔,有一巨石,臥盤如神龜,萬斤不止,上賦奇詩,詩曰此地乃大明天宮是也。
老道攜昏迷高燒的王小武到此,口中喃喃,語無意,念無情,卻惹颶風驟起,齊卷山巔,白光四射,耀不可視,待風定光沉,巨石之上,老道與王小武,皆消失矣。
若論無道,此地無門,唯有巨石,憑空無形,誰可解?
明天宮本就前人造下的一奇異陣法,可借外世霞光,引作白晝,可用外世星光,引為繁星,日交夜迭,與陣外世界一致,卻少了雨點潤澤,多了夜夜飛雪。
大明天宮,本是叢山,成團懸空,飄渺若昆侖仙境,唯一差別,下非人世,極目而視,為苦海深淵,海水殷紅,翻湧若鮮血噴湧,甚是恐怖。
山體有限,稍有不慎,墜入苦海,難逃厄運,不歸六道,不入輪回,無形無神,消於渺渺宇宙,淪為虛空。
若立於主峰之巔,放眼四周,可見群山環抱之勢,延綿遠布百裏之外,若超百裏,則為遙遙無際的翻湧苦海,再無落腳之地。
老道且撇置王小武於木製房中,手撫王小武額頭,高燒滾燙,遲遲不退,掐指一算,命數危危。
慌不迭,兀自出門,環大明天宮主峰山巔,以山巔為心,以亂石為腳,引天地陰陽之氣,供陣以天力,固巔峰為宇宙羅盤,生一命數星運,作一個隔絕命星之陣,隔太歲星君與王小武命理之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