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亮站在船舷上,金亮看著遠處的夕陽,吹著溫暖的海風。他可沒有心思享受,必須盡快將這些雜碎鍛煉好,未來的敵人比這些高傲的蠻夷更難對付。這種舉世皆敵的感覺,就像一個美女在一群色狼中一樣,即使美女會武功也會警惕萬分。種花家的敵人已經夠多了,即使再多一兩個也沒關係,虱子多了不愁咬。
“指揮官,前方發現一艘商船,國籍標明是米字旗。”金亮馬上跑到艦橋內部,拿起望遠鏡看過去。“直接開火擊沉,注意不留一個活口。”傳令兵馬上下去執行。兩分鍾後,海麵上隻剩下了一堆漂浮的碎片,大半條船已經在水裏了。水手們正在用維克斯機槍打靶,把海麵上看得見的人都處理掉,這已經是第三條船了。
這一百雜碎的軍訓比較特殊,就是穿越後打打仗,打完回家。介於未來的各種考慮,大家決定這次打海戰,海戰是和太空作戰最接近的。至於戰爭的年代就選在1900年,交戰對象則選定所有列強,大不了把大和級搬出來。大和級有些大材小用了,伊麗莎白女王級就夠用了,上麵在那款炮二戰創下最遠命中記錄(反擊號移動中命中24公裏外的移動軍艦)。巴伐利亞級的抗打擊能力不錯,火力上比伊麗莎白女王級更好,但和長門級一比較就什麼都不是了。長門級是1917年開工的,1919年完工,下水的時候一戰都結束了。
用上一戰的戰艦已經夠強了,沒必要再把一戰後的戰艦搬出來,所以最大的戰艦就是米帝的新墨西哥級戰列艦。12門356毫米主炮,絕對秒殺這個時代任何戰艦。至於小一些的戰艦,眾人都有些不太願意,大家都喜歡大型戰列艦。無奈,金亮帶頭領取了一支雷擊艦隊,以天龍級輕巡洋艦為主,這五條船負責偵查護衛放魚雷之類的雜活。
而比較奔放的瓦克諾選擇了塞德利茨號,在日德蘭承受22發大口徑炮彈和一發魚雷,主炮全毀加上進水五千噸(該戰艦排水量的五分之一差不多)。在這種情況下,這條船居然還跑回了軍港,可見其抗打擊能力之強。德弗林格爾號挨了17炮,四發是大口徑的主力艦炮彈,進水三千噸後逃了回去。呂佐夫號挨了24炮,其中四炮是381毫米的炮彈,進水達到7500噸,過不了基爾運河口處的沙洲,隻能就地棄艦。鑒於漢斯的軍艦一向皮糙肉厚,眾人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德係主力艦。英係戰巡的就不用想了,日德蘭海戰證明這種設計是錯誤的,誰也不敢坐那種薄皮船。即使麵對的是1900年的海軍,一不小心就會被打穿裝甲,那防護性能真是坑爹啊。
接著就輪到指揮權的問題了,這方麵大家誰也不服誰,最後金亮隻能分配戰線。這下子眾人把議會製發揚光大,吵得不可開交,都把矛頭對向小日本。往後就是英法美俄,最後排下去就輪到了漢斯、西班牙、荷蘭、麵條軍,反正有仇的都要打一頓。用穿越來軍訓,想必全世界獨此一家了,沒錢的更任性啊。話說大家要掛什麼旗子呢?麒麟旗顯然會給華人帶來麻煩,鳳凰和龍之類的就不用說了,還是五星紅旗最靠譜。為了不浪費,人數又多了一倍,一個老鳥帶一個菜鳥。老鳥自然是主官,而菜鳥則是實習軍官,等這一仗後就讓他們當老鳥。
“老大,話說你為什麼選擇輕巡?你難道不想用戰巡或者戰列艦嗎?”金亮搖搖頭:“我也想啊,可是他們哪個願意幹這活,而輕型艦艇是不可或缺的,好在輕型艦艇的限製放寬,咱們才用上了這1919年才完工的船。”菜鳥又好奇了:“輕型戰艦都能幹什麼活?艦隊決戰的時候我們可不能隨便插上去,這些小船實在是太脆弱了。”
“這個就多了去了,首先就是給主力艦擋魚雷,不過這個時代的魚雷比較渣,那些主力艦扛上一兩枚也沒事。保險起見,還是要我們毆打那些魚雷艇和雷擊艦,這方麵輕巡比主力艦更加合適。要是遇到敵方的大型戰艦,憑借天龍級33節的極速,跑還是沒問題的。五條船分別為“閃擊”、“閃電”、“閃襲”、“閃避”、“閃光”。
還有一支輕巡艦隊,是以林仙級輕巡為主,負責毆打小朋友。該艦的主炮口徑更大,是兩門六英寸(152毫米)的主炮,比天龍級的140毫米大了一圈。林仙級還有4英寸(102毫米左右)副炮六門,而天龍級隻有140毫米炮四門,要論炮戰林仙級占優。天龍級本來是為雷擊作戰設計的,兩座三聯裝的533毫米魚雷發射器,這點上比林仙級的兩座21英寸(533.4毫米)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