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重要改變都是從理論開始的,隻有站在真理的高度,大道在握,才能具備別樣的眼光,看破重重虛幻的疑雲迷霧,辨明真實的道路,明見未來,這就是高端人士求索的高瞻遠矚。
我們規模是小,企業還沒上升到前五,但這並不妨礙王品能擁有自己獨有的,別人都沒有掌握,在全世界上也是最先進的理論觀念。?
我最看好的是時間觀。這裏隻舉一點:把時間當成空間來認識,將時間分出長度/寬度/高度,就能通過壓縮時間的寬度來取得更大的長度,從而確保時間高度;進而構建理論上的時間磚、時間柱和時間球,相同的總時間內,時間柱的可用空間是時間磚的3倍多,時間球的可用空間卻能達到時間磚的15倍以上(還可以依此區別人才,能達到時間磚的人才是車載鬥量,能達到時間柱的人才已是鳳毛麟角,是公司要網絡的重點,達到時間球的人才更是見所未見)。
新的時間觀確立,就能帶動新的時間運用方法的實行,比如就能定位時間點,設置時間鍵,進行前饋控製、反饋跟蹤、無反饋快速追蹤等等操作。?
我建議在王品的《程序文件》中專門開立一章時間管理程序,由我來親自撰寫,以闡明我們獨到的理念並規範我們的時間製度。先在理論上站在高端,而且是我們獨自占領的高峰,我們就能慢慢地攀爬上去(我要說明的是,在時間的陣地上,沒有高峰,隻有先機,高峰是人們習慣的說法。牢牢地占領住了先機,所有對手就都失去了爭勝的資格)。”
“這就是寒心在《十二點改變》開篇所寫的一段文字。”施彤說,“首先,我不希望大家忽略這段開頭的幾句,這幾句對於我們這些未開竅的人來說,大都隻把它們當成後文的引子,極易一掠而過。寒心豈是廢話之人?猶其是引人入勝的開篇之作,他語重心長的這幾句話,自然包含深意,我們最好能銘記在心。誰能在意,誰就受益。
“我們花費大把的時間在這裏檢討,目的是什麼?還不就是為了解讀丁爺超乎尋常的手段,不要努力了半天,到了真寶就現在眼前,人人都觸手可及時,卻又被我們輕輕錯過。丁爺之所以能超乎於我們之上,正是因為他能高瞻遠矚,而我們卻不能撥開迷霧。在座都是雙侶的高端人士,我們的求索在哪,誰站在了真理的高端?誰能手握大道?誰有了別樣的眼光,能明見未來?寒心在這幾句話中,三次提到高兩次提到明,這就是三明人才中‘高明’人才的標尺嗬。
“其次,我們也要重視寒心的建議,寫入《程序文件》,能變高深的理論為淺顯的作業程式,不僅是為了規範標準,更重要的是為了傳承,為了持之以恒,這是時間管理推而廣之的上佳做法。
“說完了開篇和結尾,我們接著再集中精力,解析寒心這段文字的中間部分,再回頭看我們的《情何以刊》主編畔湖先生先前提到的那幾句:
(深究起來又令人雲裏霧裏,不知所雲。什麼‘時間有寬度,有高度,在長度,有中心點,有半徑,有空間。時間是可以壓縮的,可以拆分的,可以互補的,可以折疊的,可以往返來回’大家說說,有嗎,我怎麼就看不到?又不是蛋糕,又不的皮球,又不是變形金剛,又不是小橋。總之我是進入不了他的思維軌道的。)
“畔湖先生的講法很有代表性,我們眼光不到,看不清這些問題:
01).何為時間的寬度
02).何為時間的高度
03).何為時間的長度
04).何為時間的中心
05).何為時間的半徑
06).時間要如何壓縮
07).時間要如何拆分
08).時間要如何互補
09).時間要如何折疊
10).時間要如何往返
11).時間要如何預存
12).時間要如何預支
13).時間要如何找回
14).時間要如何改變
15).如何認識時間磚
16).如何認識時間柱
17).如何認識時間球
18).如何設置時間健
19).該怎樣前饋控製
20).該如何反饋跟蹤
21).無反饋快速追蹤
“羅列一下,我們的未知太多太多。隻有對丁爺的時間觀有盡可能多的認識,才能真正明白丁爺那些算法的意義。若我們能將上麵這些問題解答清楚,我們在時間的學問上也就入門了。
“他在這裏就講到了‘將時間分出長度/寬度/高度’,可以從這裏看看出來,在他的觀念中,是用了語言文學上的分解之法,分解過後進行演繹分析推理再歸納。